别称
室管膜上皮肿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细胞瘤,室管膜胶质瘤
概述
该病是由于室管膜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神经压迫等症状。该病好发于脑室系统,常见于小儿和青少年。
该病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室管膜肿瘤是少见的胶质瘤,占脑肿瘤的 3%。颅内室管膜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年,脊髓室管膜瘤多见于 45 岁左右的成年人。室管膜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 2%~8%。
最主要的病因是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
该病可分为 4 种类型:室管膜瘤;间变性注(恶性)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脑干症状、脑神经损害症状、小脑症状;侧脑室室管膜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肿瘤的局部症状;第三脑室室管膜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神经压迫症状、眼球上视运动障碍症状;脑内室管膜瘤有脑内占位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全切肿瘤。
该病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神经功能缺失等。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术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见复发或脑脊液扩散。
症状
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神经压迫等症状是室管膜肿瘤最常见的症状。
室管膜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室管膜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疼、眩晕、呕吐注、意识丧失等。
脑干症状:意识障碍、两侧瞳孔不等大、伤侧瞳孔散大或两瞳孔极度缩小、眼球分离、去脑强直(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上臂内收并旋内,前臂伸直并过分旋前,患者常呈现深昏迷状态,伴呼吸不规律及全身肌肉抽搐)、交叉性瘫痪、呼吸以及心血管功能紊乱(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高热(39.1℃~41℃)、呃逆(打嗝)。该症状常见于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脑神经损害症状:运动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行为认知异常。该症状常见于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该症状常见于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肿瘤的局部症状:面瘫、偏瘫。该症状常见于侧脑室室管膜瘤。
神经压迫症状:四肢出现疼痛、刺痛、麻木。该症状常见于第三脑室室管膜瘤。
眼球上视运动障碍症状:常见于第三脑室室管膜瘤。
脑内占位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该症状常见于脑内室管膜瘤。
室管膜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颅内出血或血肿。
脑水肿及术后高颅压。
神经功能缺失。
癫痫发作:肿瘤对脑组织压迫所导致,幕上肿瘤易引起的并发症。
局部脑损害:幕上肿瘤易引起的并发症。
病因
室管膜肿瘤的主要病因是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
室管膜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基因突变:先天基因注发生改变。
环境因素:患者长期处于磁场、电场、射线的辐射环境中。
哪些人容易患室管膜肿瘤?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物理因素:患者长期暴露于磁场、电场、射线的辐射环境中。
致癌化学品:接触化学物品,如亚硝基哌啶、二亚硝基哌嗪、甲基亚硝脲等,会诱发室管膜肿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男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男性患者。
基因突变:患者先天基因发生改变。
神经肿瘤综合征:该病的患者常多并发室管膜肿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疼、眩晕、呕吐注、呃逆(打嗝)、眼球震颤、眼球无法向上直视。
四肢出现疼痛、刺痛、麻木。
走路不稳、运动障碍。
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行为认知异常。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面瘫、偏瘫、交叉性瘫痪。
呼吸以及心血管功能紊乱。
高热(39.1℃~41℃)。
意识丧失。
建议就诊科室
外科
肿瘤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室管膜肿瘤?
当医生怀疑是室管膜肿瘤时,通常进行血常规检查、头颅 CT 检查、头颅 MRI 检查,得出初步诊断后,进一步通过脑脊液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测定与分析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质与量,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
头颅 CT 检查:该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状、并能判断肿瘤内是否存在高密度钙化情况。
头颅 MRI 检查:该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变是否强化,判断是否存在脑水肿现象。
脑脊液检查:该检查通过检测压力和蛋白量,明确脑脊液成分是否变化,明确病变的性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这个症状从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多长时间?
家族里是否还有别人曾患有过室管膜肿瘤?
你在看病之前,有没有自己服用过药物,如果服用过药物,那具体服用了哪些药物?
身体上除了有这些症状,还有别的不舒服的地方吗?
你在曾经是否患有过神经肿瘤综合征?
平常你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这个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如果我现在不能及时治疗,会很严重吗?会危及到生命吗?
这个病的治愈率高吗?复发率高吗?
我这个室管膜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这个病在医保的范围内吗?
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治疗
手术切除是室管膜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该病亦可通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降颅内压类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氢氯噻嗪、乙酰唑胺、氨苯注蝶啶等;其作用为降低颅内压,缓解患者的头疼、眩晕 、呕吐等症状。
抗癫痫类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其作用为避免患者癫痫发作。
营养神经类药物:腺苷钴胺、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其作用为增强脑血管的张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改善脑代谢、从而营养神经,缓解患者的脑神经损害症状。
激素类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丁螺环酮;其作用为缓解患者的小脑性共济失调。
化学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托泊苷等;其作用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手术治疗
肿瘤全切:该方法通过全面切除肿瘤的方式达到除根的目的。
其他治疗方法
脑室外引流:该方法适用于有严重脑积水的患者,是患者手术前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颅内压增高、了解脑脊液性状及颅内感染情况。
局部放疗:该方法适用于室管膜肿瘤有扩散现象,但无中枢神经系统扩散的患者。该方法是为了治疗有肿瘤扩散情况的患者。
全脑全脊髓放疗:该方法适用于室管膜肿瘤有扩散现象,且有脊髓转移的患者。该方法是为了治疗肿瘤向脊髓转移的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发作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严重时呼吸以及心血管功能紊乱,会直接缩短患者的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治愈率较高;若患者为恶性肿瘤,则复发率高,且复发时间快,生活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若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不会对寿命有影响,若恶性肿瘤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养成良好的心态,多锻炼身体,按时体检。保持营养均衡。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注意如敷料、引流管等(敷料保证一天更换两次,保持良好的卫生,保持引流管的畅通,避免挤压,术后第一天的正常量在 300 毫升以内,如过多,应及时告知医生)。
放疗、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注、恶心等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切忌突然停药、减少药量。
术后复查:6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头颅 CT 检查、头颅 MRI 检查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若为普通患者,多吃些低脂肪类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酸奶等。避免吃些盐腌、烟熏、火烤、烤糊焦化、变质类的食物。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3~4 天可下床活动,活动度适中,如散步、伸展运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运动,但运动强度要适中,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每周运动 1~3 次。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
患者应戒烟、限酒。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运动:应多做些慢跑、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减少腌制、熏制类食物的摄入。
不要暴露于辐射环境,如射线环境。
不要接触易致癌的化学物品,如亚硝基哌啶、二亚硝基哌嗪、甲基注亚硝脲等。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进行产前诊断:通过遗传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对胎儿的基因进行诊断筛查,产前基因诊断有助于识别基因异常,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