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什么?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怎么办?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症状有哪些?

胆囊穿孔是急性重症胆囊炎较严重的并发症。胆囊穿孔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壁水肿,使胆囊壁出现弥漫性坏死,同时大量胆汁淤积于胆囊内、致使内压升高;导致胆囊膨大并穿孔,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膜炎表现。由于老年患者反应迟钝,腹肌萎缩,腹壁肌肉张力变弱,部分老年人皮下脂肪多,造成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并不十分明显,胆囊炎发作的初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到疾病严重到胆囊穿孔。在诊断方面,因老年患者不能详细叙述病情,且检查又不能完全配合,极易导致漏诊,误诊。因此在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的同时可以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同时应尽快做 B 超和 CT 检查。此病诊断明确后应该立即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依患者一般情况及腹腔情况来决定。可以施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大部切除术,或者行胆囊造瘘术,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考虑择期行二期手术治疗。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往往预后差,死亡率高。

概述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Holesterosis of gallbladder)是慢性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大量的胆固醇酯颗粒沉积在胆囊壁内,形成黄色小结节,外形似草莓,又称草莓胆囊。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身体过胖、缺乏运动、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胆道神经的功能和胆囊、胆管的收缩力日渐减弱,因而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易于淤积成石。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在亚洲人群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或胆固醇酯的合成增加有关。

该病主要有两个亚型:弥漫性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又名草莓胆囊)和胆固醇性息肉。后者在中国成人中的发病率是 11.4%。

男女发病均等,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直径大于 1 厘米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或弥漫性且伴有临床症状的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常采用胆囊切除术。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形成胆结石,造成黄疸。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息肉病,是一种良性病变。

症状

男女发病均等,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右上腹不适、憋胀、隐痛、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偶有右上腹轻微压痛,伴有胆囊结石或肝功能异常。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可堵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也有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引起胰腺炎发作。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胆囊结石。

肝功能异常。

急性胆囊炎发作。

若息肉脱落嵌顿于胆囊壶腹部,可引起胰腺炎。

病因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或胆固醇酯的合成增加有关。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刺激,以及胆固醇晶体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逐渐形成黄色的息肉样病变,堆积或突出于黏膜表面。

也可能与胆囊黏膜细胞的一种酶活性增强导致胆固醇酯的合成增加有关。

哪些人易患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身体过胖、缺乏运动、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控制胆道的神经功能和胆囊、胆管的收缩力日渐减弱,因而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色素易于淤积成石。

就医

该病常在体检时发现,如合并胆结石等其他情况,需及时就诊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体检时发现,如合并胆结石、胆囊占位考虑癌变等情况时,需及时就诊肝胆外科或普通外科。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持续剧烈的腹痛。

休克。

意识模糊。

建议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医生诊断该病较困难。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该病不合并结石、息肉等其他情况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通常难以查见。

虽然 CT、B 超检查目前仍然是胆囊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 但也很难明确诊断。B 超检查示胆囊息肉者, 应考虑胆囊胆固醇沉着症的可能。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是否接受过其他治疗?

之前做过哪些检查?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是否需要做手术?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对于该病的治疗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直径大于 1 厘米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或弥漫性且伴有临床症状的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常采用胆囊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

缺乏有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临床上直径大于 1 厘米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或弥漫性且伴有临床症状的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常采用胆囊切除术,包括开放式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自然腔道胆囊切除术等多种术式。但所有这些手术方式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特别是胆囊缺失导致的各种消化道症状。

总的来说,对有明显临床症状、较大的单发息肉、短期迅速增大、胆囊颈息肉以及疑有癌变者,宜行胆囊切除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整体恢复较好。

日常注意

非手术患者定期复查,如合并结石、息肉等情况,肝胆外科门诊定期复查。手术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可参考如下[1]。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

术后两三个月内,可以进行像散步这样的活动,以促进机体的恢复。

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诊,遇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预防

目前无明确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学校发现诺如病毒 数十名学生上吐下泻

2023-9-18 23:23:44

保健

巧用玉米减肥 几种食法速变瘦

2023-8-12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