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small airway disease,小气道阻塞
概述
小气道病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指小气道发生炎症、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等病变, 也称小气道阻塞, 是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 常见于长期吸烟者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1]。具有长期、慢性、难治愈等特点,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2]。
常见病因为长期慢性炎症、感染、吸烟、职业粉尘、过敏等,少数患者病因不明。
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等是其常见的表现。
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对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治疗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氧疗、抗感染、抗过敏等。
病因明确的治疗效果显著,少数病因不明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早期小气道炎症对慢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并诊断小气道病变可提高预后。
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气急、胸闷、气短等。
小气道病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咳嗽: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咳。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尔会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会增多,痰液浓稠。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者急性加重时,会出现喘息和胸闷。
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或呼吸困难。
小气道病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肺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因
小气道病变主要由炎症引起,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变化,是可逆的,一旦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病变就不可逆了。此外小气道病变的原因还包括:吸烟、感染、职业粉尘、过敏等。
小气道病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引发小气道病变。
吸烟:是引起小气道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包括常见的肺部感染以及肺结核等。
哪些人容易患小气道病变?
中老年长期慢性咳嗽者,年龄较小的哮喘患者。
家族里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长期在粉尘较大、有刺激性气体等工作环境中。
长期吸烟、缺乏锻炼者。
过敏:对花粉、动物毛发、尘螨、海鲜、药物等过敏原过敏者。
体质较差、营养不良、长期慢性感染者。
就医
小气道病变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症状突然加重时,需要及时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夜间晨起咳嗽时间加长。
白色泡沫痰转变为黄色黏脓痰。
寒战发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或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呼吸急促。
口唇皮肤呈青紫色。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康复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气道病变?
医生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可诊断小气道病变。
患者通常需要进行下述检查: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肺活量、潮气量、第一秒呼吸率、呼吸峰值的测量、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脉冲震荡法等。肺功能检查为医生提供清晰、准确的病变信息,有利于及时确诊,其中脉冲震荡法常应用于早期小气道病变患者的诊断当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片、螺旋 CT,通过拍摄图像观察气道表现,有助于医生诊断。
胸部呼气相高分辨率 CT 扫描:结合吸气相 CT 扫描,测量和计算相关参数等指标,对临床小气道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家族中有没有其他人得小气道病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喘息、气急、胸闷或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症状能否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缓解?
有没有感染或发热?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小气道病变?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明确诊断后,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当原发病得以积极治疗后,常可有效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的止咳、祛痰、平喘、抗感染、抗过敏、类固醇等药物治疗。
镇咳:常用药物包括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或桃金娘等。干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等。
祛痰药:常用药物包括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促进排痰,减轻小气道阻塞。
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或其控释剂、β2 受体激动剂吸入。
控制感染:根据患者所在地常见病原菌,医生根据经验选则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等。如果能培养出致病菌,可按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支气管扩张剂:常用药物如 β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是目前用于控制小气道阻塞引起的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主要措施。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目前常用药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长期家庭氧疗:若有口唇皮肤青紫色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长期家庭氧疗,有助于缓解症状。
小气道病变的发展与转归
小气道病变若不正规治疗,病情会加重,可控性的哮喘最终发展为不可控制性哮喘,可逆性的慢性支气管肺炎和肺气肿,最终发展成不完全可逆的病变甚至并发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预后不良的病症。
针对小气道病因进行治疗,部分患者能恢复正常,而原因未明、未戒烟者则极少恢复,并且约有 15% 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则十分困难。
日常注意
患者应谨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减少药量或停药。若治疗期间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戒烟,应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其他有害颗粒。
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细嚼慢咽,避免呛入气道。
参加体育锻炼,选择晴朗的天气,参加慢跑、太极等体育锻炼。
长期慢性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心理,家属应多于患者交流沟通,多陪伴理解。
预防
长期慢性咳嗽者、哮喘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长期在粉尘较大、有刺激性气体等工作环境中者,应做好防护工作,戴好口罩帽子。
戒烟,参加体育锻炼。
过敏者远离花粉、动物毛发、尘螨、海鲜等。
有药物过敏者,在就诊时应提前告知医生。
感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陈保安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