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非典型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概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角膜基质层多灶性浸润为主的炎性病变。
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为 0.0063%~0.71%,非结核分枝杆菌占感染性角膜炎的 1.1%~7.9%。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尤其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普遍开展,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出现集中发生的趋势。目前非结核分枝杆菌已成为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感染的主要致病菌(53%)。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角膜外伤或眼科手术史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患眼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需要长期治疗来根除感染。一般采用联合用药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单纯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药物手术联合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主要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值得注意的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急性期患者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症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患者患眼常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视力下降: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症状;
畏光:即眼睛怕光、见光喜欢眯眼;
眼红、流泪:常伴随畏光出现;
眼痛:根据病情进展,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眼痛。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角膜溃疡
角膜穿孔
病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病因明确,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角膜引起。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角膜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眼部外伤:尤其是角膜外伤,破坏角膜的完整性,有利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角膜手术后:特别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破坏了角膜完整性。
长期不规范佩戴角膜接触镜(紧贴黑眼球的眼镜)。
不能坚持术后随访,尤其是在长期不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患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年龄较大者,在上述情况下发病率会提高。
先天患有睑缘炎、睑板腺疾病、干眼症、持续角膜上皮缺损、远视等高危人群,在上述情况下发病率会提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早期刺激性症状,如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
视力下降,并逐渐加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然失明;
眼部受到外伤。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
当医生怀疑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时,将通常使用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如角膜刮片行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细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用棉签刮取角膜上的微生物,利用人工方法使细菌大量生长繁殖,但细菌培养所需时间长。
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快速提供一个初步诊断,指导早期用药治疗,但此检查的敏感性低。
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准确地进行菌种鉴别,检查快速、敏感性高。
眼科检查:常用裂隙灯检查,可看到患者患眼结膜混合充血(白眼珠发红),角膜瓣水肿(黑眼球发污),严重者可见前房积脓(黑眼珠后面的下方有一团白色的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眼部外伤史、手术史?
术后是否注意用眼卫生?
有无接触动物?
是否患有眼部其他疾病史?
有无佩戴美瞳、隐形眼镜等?其清洗情况?
最近或目前用过什么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视力能恢复吗?
最坏能出现什么情况?
恢复后还能复发吗?
另一只眼会不会发病?
会不会传染?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需要长期治疗来根除感染。一般采用联合用药防止细菌出现耐药性。单纯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作用是减少及消灭细菌。如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滴眼液是早期的首选药,不仅可以口服,同时还可联合结膜下注射即将药物打到白眼球下;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克拉霉素,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体外敏感性和良好的角膜穿透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效果明显。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进展缓慢或无效时,可联合手术治疗。角膜移植是治愈本病的最有效的措施。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以去除感染病灶,是彻底治愈本病的最有效措施。
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早期患者,目的是去除坏死的病灶以促进角膜上皮化。
角膜瓣切除术:对于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可行此术式,目的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破坏细菌生存环境,消除角膜瓣与基质间的小腔隙,使炎性病变得到控制。
板层角膜移植术:目的是降低细菌量、促进抗生素渗透角膜深层加强抗生素作用。
玻璃体切割术:疾病后期,可能累及后节,行此手术是必要的,目的是清除细菌生长环境、彻底清除细菌。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可出现前房积脓、角膜穿孔,甚至累及玻璃体,最终导致失明,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若接受长期正规治疗后,症状可逐渐减轻,直至治愈。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用眼卫生,如不用手揉眼、不去灰尘多的地方。
用药注意事项:未手术或联合手术者,要遵医嘱用药,特别要按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全身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耳鸣、肝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一般患者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复查:患者遵医嘱定期医院复查,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无论是否行手术治疗,均可正常饮食,注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运动:可正常活动,但要避免剧烈活动。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爱护眼睛,尽量避免眼部受到外伤。
不要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美瞳,注意角膜接触镜的清洗。
术前按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
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遵医嘱定期复查。
术后注意用眼卫生,避免与宠物、花木接触,禁止游泳。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年龄较大者,尽量避免外伤;如进行眼部手术,术后应按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在术前应对眼睑疾病进行仔细检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