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病理性近视
概述
什么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 度,常伴有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功能退化)即称为高度近视。
发病情况如何呢?在过去的 20 年里,近视的发病率以每年 6% 的速度稳步增长,其中高度近视的增长率大约为 1.4%。到 2050 年,预计全球将有一半的人患有近视,而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将会达到 10%[1][2]。
什么原因引起的?高度近视的发生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与发育因素、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过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用眼、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在强光和日光下看书等。
本病分几类?本病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是指不仅有单纯的高度近视,而且还有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和眼底病变。
有什么主要症状?看远不清而看近清楚,常伴有眼疲劳、眼前黑影飘动等。当患者有眼底损害时,他们可能会出现:看物体有遮挡感,看物体有变形(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色觉异常,例如将蓝色的物体看成绿色、将黄色的物体看成粉红色等;还可能出现光觉异常,此时患者从强光环境进入暗处时,眼睛很长时间看不清东西,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夜盲(黑暗环境中看不见东西)。
怎么治?对于高度近视的人群,需要配戴眼镜或进行近视矫正手术,以获得清晰的视觉。同时,应坚持定期查眼底以及时发现并发症。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防治的关键是科学用眼。治疗难点在于,本病只能通过配戴眼镜或手术等来矫正视力。
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患者可出现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影响视觉和生活质量,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会失明。
症状
高度近视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高度近视的常见症状包括:
远视力下降:为本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看远处的物体模糊,像眼前隔着一层“窗纱”一样,但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疲劳:表现为眼睛干涩,眨眼睛时可有轻微的疼痛感;眼睛周围可感到疼痛,揉眼睛时疼痛加重;有异物感,常感觉眼睛里有“沙粒”一样;看物体时模糊、有重影,眼睛发痒等。
眼前黑影飘动:通常是“飞蚊症”的表现,黑影会跟随着眼球转动而动,其大小和形状可以不同,可以形如小虫、蚊子、线条等。
眼球突出:与未患近视时相比较,眼睛显得更大、更突出,影响美观。
视物遮挡:表现为看一件东西好像前面挡着一层“窗纱”一样,模糊不清。
视物变形:如一棵树本来是直立的,高度近视并发眼底损害患者可看成这棵树是轻度弯曲的。
色觉异常:高度近视并发眼底损害的患者,可能将蓝色的物体看成绿色、将黄色的物体看成粉红色等。
光觉异常:高度近视并发眼底损害的患者,从强光环境进入暗处,眼睛很长时间看不清东西,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夜盲(黑暗环境中看不见东西)。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脱离。
黄斑出血。
黄斑裂孔。
脉络膜新生血管。
后巩膜葡萄肿。
白内障。
青光眼。
病因
高度近视的发生,主要是由遗传性因素决定,与发育因素、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高度近视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病因。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有多种,已经明确的高度近视的基因包括:MYP1、MYP2、MYP3、MYP4、MYP5 和 MYP11。如果父亲或母亲是高度近视,则孩子发生近视的年龄较早,且近视度数大多都在 600 度以上。但也有一部分高度近视患者没有家族史。
发育因素:由于婴儿时期的眼球较小,所以都是远视,但眼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长,如果发育过度,就会形成近视,一般都低于 600 度。如果在 15~20 岁之间发育异常迅速,这类近视一般都高于 600 度,甚至到 2000 或 3000 度,称为病理性近视,即便配戴眼镜也不能矫正视力。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产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工作有很大的关系。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发展为高度近视,尤其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
哪些人容易患高度近视?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近距离用眼的人群;
长时间用眼的人群;
走路或乘车看书的人群;
强光下看书的人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家族史: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
年龄:高度近视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即儿童(5~13 岁)和青壮年(18~35 岁)。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近视的人群,眼镜度数不断加深;
视力突然下降;
看东西时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有像蚊子一样的瓢状物;
感觉眼前有一块黑影挡住了视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失明:即视力完全丧失。
眼睛持续剧烈疼痛,且不缓解。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高度近视?
当医生怀疑高度近视时,将通过问诊、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眼底检查等来确诊。必要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光相干断层扫描、眼球超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等,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
视力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嘱患者站在距视力表 5 米远处,从视力表上从上到下依次读出视标开口的方向,直到看不清为止。如果站在视力表 5 厘米处仍看不清视标,就要手动检查,手指在受试者眼前晃动,看是否能感知。通过此检查,可明确得知患者目前的视力状况。
散瞳验光:通过散瞳验光后可准确得知眼睛的屈光状态,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初步确定眼底的病变,判断近视有无出现眼底损害及损害的程度如何,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询问患者的全身病史和眼病史?
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看远处模糊吗?
有没有长时间看书、手机和电脑?
能辨别出蓝色、红色、黄色吗?
之前在别的医院看过吗?诊断的什么病?用过什么药?
有没有眼干眼痒?看物体缩小?
最近有没有磕伤、摔伤眼部?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近视情况严重吗?
容易治好吗?
如果治疗好了,那以后还会复发吗?
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能正常生活工作吗?
多久可以治疗好?采用哪种方式治疗?
治疗
大多数患者通过配戴眼镜即可使视力恢复正常;若不愿配戴眼镜时,可以行近视矫正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近视的人群需要理性地看待近视的手术治疗,完美的近视手术会让近视者摘掉眼镜、获得清晰的视觉,但需要选择正规的大医院进行治疗,不可盲信、轻信市场上的某些虚假宣传。此外,术前要对自己有心理评估,心理负担很重、对手术期望值很高的近视者,要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准分子激光手术:适用于 18 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者,即近视度数稳定在 2 年内、每年近视屈光度增长不超过 50 度者。目的是矫正近视、散光。适用于 100~1500 度的近视,是目前矫正高度近视眼常用的术式。
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目的是矫正近视、散光。是激光近视手术的尖端技术。这个技术使用激光替代了传统刀具,与传统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相比,人眼镜的角膜的切面会更平滑、治疗更精准、安全性更高、适应的人群更广。
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屈光不正的能力强,适用于 12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角膜较薄或用角膜手术不易改善的患者。
其他治疗方法
框架眼镜:具有矫正屈光的作用,使远视力恢复正常。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持续变宽,减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隐形眼镜:治疗的目的与框架眼镜相同。对于单眼近视、无法耐受框架眼镜的人群等,可以选择隐形眼镜。但隐形眼镜不是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法,因为这种眼镜直接接触角膜,会造成角膜的缺氧,且有发生感染的风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可能因为视物不清而发生意外,如摔伤、碰伤等。
经过上述正规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可以获得清晰的视觉,提高生活质量。
但无论是否进行上述的治疗,都无法改变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状况。高度近视可能出现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影响视觉质量,甚至致盲。因此,所有的高度近视患者都需要定期到眼科进行检查。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眼部卫生,如不要用力揉眼、不用随便用手按摩眼部等;注意用眼习惯,如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多眺望远方等。术后 1 个月内,勿做眼部按摩以及化妆。术后洗脸、洗澡时,注意不要将脏水溅入眼内,如有水溅入,不要用力挤眼和揉眼。术后初期,避免强光照射,外出时最好戴墨镜,注意科学用眼,尽量减少长时间用眼。眼睛感觉到疲劳时就要进行休息。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术后遵医嘱点用滴眼液,不要多点或少点,两种滴眼液之间间隔 5~10 分钟。
复查:术后 1 个月进行复查,可能需要行视力、眼底检查等。
饮食:
术后饮食无需特殊注意。
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蓝莓、菠菜、猕猴桃等。
运动:不要让眼部受到冲击。跳水运动时,可戴上护目镜来保护自己的眼部。避免蹦极等剧烈的运动。
定期眼科检查: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患者,都需要定期行眼科检查,尤其是散大瞳孔检查眼底,以及早发现并发症和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是 1~2 年做一次眼科检查,但具体应遵照医嘱。
其他:在日常注意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用眼卫生,保持眼周围的清洁,平时可以适当做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放松身心和眼睛。
预防
日常注意用眼习惯;对于学龄前儿童,在入幼儿园前要常规进行视力检查和验光;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半年到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和验光。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近距离用眼:坐姿端正、头正颈竖,注意三个距离: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尺以上;身体与课桌之间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长时间用眼:每当看书超过 40 分钟,要停止。往远处眺望 10 分钟。
走路或乘车看书:避免走路乘车看书或手机等。养成好习惯。
强光下看书:避免强光下看书,可选择在室内明亮的地方即可。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做好以下措施,也可以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者防止疾病复发:
遗传因素:父母或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可能会导致下一代患该病,可在儿童时期进行提前预防,每年可进行视力体检,如果发现幼儿看远处的事物经常眯眼,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