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固定斜视
概述
固定性斜视,指单眼或双眼被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不能向其他方向转动的一种特殊的斜视现象。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女性多于男性,先天性固定性斜视多见。
先天性固定性斜视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性固定性斜视多是某一眼外直肌麻痹后其拮抗肌高度挛缩的结果。展神经麻痹及高度近视是本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根据发病年龄,固定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固定性斜视和后天性固定性斜视,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为固定性内斜视、固定性外斜视、固定性上斜视和固定性下斜视。
固定性斜视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双眼内斜,眼球不能外转,外斜少见。
固定性斜视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在改善眼位的同时不影响眼球运动是治疗难点。
固定性斜视将导致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发育严重不良,并且影响面部美观。
因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 2~3 岁,为获得良好的预后,固定性斜视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症状
逐渐出现并加重的斜视是固定性斜视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固定性内斜,眼位在各个方向均明显内斜,眼球不能外转,双眼一直处于内转位置。
固定性斜视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固定性斜视的常见症状包括:
逐渐加重的内斜视是固定性斜视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眼位异常:各个方向的眼位均明显内斜,双眼一直处于内转位置。
牵拉试验强阳性:全麻下用结膜镊子夹住部分结膜,将斜视眼牵拉至正位,与正常眼比较运动所用阻力明显增大。
眼球外转障碍:强行将眼球向外牵拉,眼球也不能达中线。
后天性固定性斜视多伴有高度近视。
固定性斜视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眼外肌的纤维化
眼外肌的变性萎缩
病因
固定性斜视的主要常见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后天颅脑外伤导致的展神经麻痹以及高度近视。
固定性斜视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遗传性因素:固定性斜视多为遗传性疾病。
眼外肌麻痹:拮抗肌高度挛缩呈纤维化条索。
颅脑外伤:导致展神经麻痹,眼球外转受限。
高度近视。
哪些人容易患固定性斜视?
有以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固定性斜视:
头颅外伤:损伤展神经导致外直肌麻痹引起内直肌挛缩。
高度近视:具体原因尚不肯定。
有以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固定性斜视:
女性:虽然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生,但该病更多见于女性患者。
遗传因素:有该疾病家族史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生后即出现视物时内斜,眼球固定不能外转。
颅脑外伤的患者出现双眼内斜,眼球不能外转。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本病不涉及生命危险,暂无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固定性斜视?
当医生怀疑是固定性性斜视时,将通过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试验、诊断眼位的评估以及头颅影像学和眼外肌肌电图等检查确诊。
角膜映光法:粗测患者是否为斜视及斜视度数,可行此检查。检查时,医生将调节性视标与光源并排放在一起,让患者看调节性视标,医生将手电筒灯光投照在患者角膜上,评估患者两眼角膜上光反射(黑眼珠上的一个亮点)的位置。光反射向耳朵方向偏离为内斜视,向鼻子方向偏离为外斜视。
交替遮盖试验:目的是使双眼融合功能分离,以发现斜视。医生可先遮盖患者左眼,右眼一直盯着手电筒,过几秒后,医生快速遮盖患者右眼,患者左眼盯着手电筒,如果未被遮盖眼的黑眼球向鼻子方向转,说明是外斜视;向耳朵方向转,说明是内斜视。
诊断眼位的评估:为了检查患者眼球转动是否受限、两眼转动受限的程度是否相等,医生会要求患者眼球向前、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右下、左下方等九个方位转动,固定性斜视眼球转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 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展神经麻痹,明确病因。
眼外肌肌电图:检查时发现眼球内转时内直肌有不同程度不同放电现象。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家族病史?
出现该症状多久了?有没有受过颅脑外伤?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是不是高度近视?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内斜,眼球不能外转?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效果如何?内斜能完全矫正吗?
点眼药水有用吗?可以不手术吗?
会复发吗?
手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治疗
固定性斜视药物治疗无效,主要通过手术矫正得到改善。
手术治疗
肌肉完全断腱并结膜后退术:用于治疗固定性内斜视,从而减轻患者内斜症状。将挛缩的肌肉切断,将眼球向斜视反方向固定,如为内斜视则固定于外眦部,使之轻度过娇,改善内斜状态。
肌肉断腱加直接拮抗肌前徙术:用于治疗固定性内斜视,矫正眼的内斜状态。将挛缩的肌肉切断,再行外直肌的前徙。
眶缘固定术:本法是对上述 2 种术式的补充手术,用于治疗固定性内斜,矫正眼的内斜状态。用于一些斜视度较大的固定性斜视患者,上述 2 种术式仍不能使眼球正位者,可行眶缘固定术。方法是用不吸收缝线将眼球固定在眶缘骨膜上以矫正内斜状态。
阔筋膜移植矫正术:用于治疗固定性内斜视,从而减轻患者内斜症状。先取自体大腿的一小块阔筋膜,将阔筋膜一端缝于外直肌止端,拉紧条带使眼球正位并稍呈过矫位,将条带外端固定在眶骨膜上以矫正眼球内斜状态。
Jensen 术:该术式用于治疗固定性外斜视,从而减轻患者的外斜症状。将内直肌上、下各 1/2 肌束分别与上直肌和下直肌鼻侧 1/2 肌束联结,再根据眼位情况行外直肌后退术。
Yokoyama 术式:该术式可用于高度近视性固定性斜视的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内斜症状。将外直肌和上直肌一半转位至角巩膜缘后,同时将同侧的内直肌后退以改善眼球的外转功能。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手术治疗,固定性斜视将直接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功能性盲,虽不影响寿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接受正规手术治疗后,能解决患者的眼位及眼球运动问题。
日常注意
固定性斜视患者日常注意需注意保护眼睛,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重者眼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
手术后,严格遵医嘱使用改善眼部炎症及干眼症状的眼药水和消炎药,术后一周进行复查,复查主要检查斜视度观察眼位及进行交替遮盖法,判断内斜状态是否矫正,通过眼外肌运动试验明确眼球各方向是否存在运动异常。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 40~50 分钟进行眼部放松休息 5 分钟,减少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使用不超过 2 小时。
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保护眼部,日常注意一定要避免眼部受外力损伤,注意各种网球、羽毛球等运动可能对眼部造成的意外伤害。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眼药。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外力损伤,日常中注意各种球类项目可能对眼球造成的意外伤害。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及时就医尽早手术:对于先天性固定性斜视应尽早采取手术矫正,以免影响视力及立体视觉。
合理用眼:避免眼睛过度劳累,当近距离用眼时,如工作、学习时,每 40 分钟可以让眼睛休息 5~10 分钟,做远眺运动或者看远处绿色的植物,尽量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