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眼底动脉硬化为眼底所见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眼底血管改变,主要表现为眼底动脉血管变细,透明度降低,颜色变淡,反光性强,血管平直,分支成锐角等情况,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血管及全身其他血管系统的情况。
眼底动脉硬化分为单纯的老年性生理性动脉硬化,和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眼底动脉硬化。
单纯的老年性生理性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动脉系统会发生退行性硬化;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眼底动脉硬化,除有相应的全身症状外,往往合并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变直,呈铜丝或银丝样改变,与静脉交叉处可见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称交叉压迫,重者发生视网膜血管的痉挛、狭窄甚至阻塞、出血、视网膜的渗出、水肿等改变。
眼底动脉硬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病情逐渐发展的慢性病。在眼部主要累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及临近视盘的大血管,因而患者容易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或静脉阻塞。
眼底动脉硬化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加以干预,都可以改善结局。
眼底动脉硬化早期常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动脉硬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一般建议患者行血压、血糖、血脂等以寻找眼底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有利于评估眼底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生理性眼底动脉硬化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眼底动脉硬化需针对病因治疗,请内分泌科、心内科协助诊治。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发病,这包括健康饮食,戒烟,规律锻炼,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眼底病变程度的轻重及发展的急缓,与全身病变的程度和进展有关。这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视功能造成损害,需要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症状
眼底动脉硬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底动脉硬化的常见症状包括: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病情可进一步发展,导致眼底动脉变窄、堵塞时,会出现视网膜缺血的症状。
眼底动脉血管痉挛发生视网膜血管短暂性缺血发作,可以致一过性视力下降。
视网膜分支血管缺血可致视物象限性缺损,全视网膜缺血可以致视力丧失。
眼底动脉硬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导致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
会使视网膜动、静脉阻塞。
病因
眼底动脉硬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病情逐渐发展的慢性病。在眼部主要累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及临近视盘的大血管,因而患者容易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或静脉阻塞。
眼底动脉硬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血液中的胆固醇和钙等成分在动脉壁内聚集,形成斑块。斑块长期沉积,会使血管变窄变硬;斑块还可能破裂,继发血栓,血栓随血液流动堵塞动脉,导致视网膜突然发生缺血坏死,类似我们熟悉的“心梗”或“脑栓塞”。
哪些人容易患眼底动脉硬化?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眼底动脉硬化。其中,除了年龄和家族病史之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
胆固醇水平异常:血液中的胆固醇包含几种组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下降,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甘油三酯偏高: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过高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特别是对于女性。
高血压:血压在 140/90 mmHg 以上。
吸烟:吸烟能损伤血管,使血管弹性下降,还能升高胆固醇水平和血压。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利用血糖所必需的一种激素,有胰岛素抵抗者不能正常使用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
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BMI)在 18.5~23.9 之间为正常体重;成人的 BMI 超过 24 被界定为“超重”,超过 28 为“肥胖”。此外,腹部脂肪蓄积常用腰围来体现,界限值为男性腰围 ≤85 厘米、女性腰围 ≤80 厘米。儿童和青少年也应注意控制体重。
缺乏体育锻炼。
不健康饮食:喜食富含饱和脂肪(如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和反式脂肪(如饼干、蛋糕等西式点心、炸薯条等)的食物,以及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饮食。
年龄:男性 45 岁以上,女性 55 岁以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升高。
早发心脏病家族史:如果父亲或兄弟在 55 岁之前、母亲或姐妹在 65 岁之前确诊为心脏病,那么本人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会增加。
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睡眠期间出现多次憋气或呼吸较浅症状,这些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也较高。
压力: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也会导致病情进展。
喝酒:将啤酒、葡萄酒、烈性白酒等折算成酒精量,每天摄入量不要超过 14 毫升。
就医
眼底动脉硬化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硬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动脉硬化通常情况下与高血脂、高血压等一些基础疾病有关。对于动脉硬化的治疗在进行眼科专科治疗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能需同时就诊心内科和内分泌科诊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底动脉硬化在早期可能因视力没有任何影响而被忽视,应定期查眼底,监测血压、血脂、血糖。
出现一过性黑矇或视力突然下降,或者在一个早上起床时突然眼前呈一片昏暗。
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眼底动脉硬化?
初诊时医生会进行视力、眼压、散瞳后眼底检查,以发现眼底病变,还会选择眼底荧光造影显示眼底血管病变情况寻找病因。医生还会对您的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检测,以明确全身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眼底动脉硬化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需要手术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眼底动脉硬化首先要治疗原发病,降低血压,软化血管,防止血栓的形成,改善局部的微循环。
药物治疗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要用调整血脂的药,让患者的血脂恢复到相对正常状态。
由于动脉硬化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形成又和血小板凝集密切相关,需要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患者,这时需要使用溶栓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请就诊于心内科和内分泌科,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原发病。
日常注意
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饮食上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谨防眼底出血病情加重。
保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 30 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 3 次进行,每次 10 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预防
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预防是很重要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中老年患者,积极有效地控制全身疾病,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和适当的体能锻炼。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每隔 3 ~ 6 个月检查眼底,争取早发现问题,早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是减少或减轻眼底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平时饮食中注意尽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戒烟限酒,勿暴饮暴食;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