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根尖周纤维结构不良
概述
非肿瘤性骨瘤反应性增生导致的根尖周纤维结构不良。
多发于中年女性,一般 40 岁左右居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非肿瘤性骨瘤反应性增生是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主要原因。
根据临床病症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3 型。第一型是轻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是 X 线片发现根尖区阴影,一般怀疑慢性根周炎;第二型是患者出现牙松动、骨髓炎症状、牙齿疼痛等,医生怀疑已产生病变;第三型是患者已出现明显面部症状,如肿胀疼痛,临床出现占位性改变,初步怀疑为肿瘤。
X 线片根尖区出现阴影,患者出现牙松动、骨髓炎、拔牙创口难愈合,严重出现面部肿胀、疼痛等是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拔牙的同时把病变区域彻底刮除。如果不是严重的症状或者无症状,可暂时不需要处理。
该病随着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患者容易出现牙齿松动、疼痛等症状,初期不易被发现,严重则出现面部肿胀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病变区域刮除,否则导致严重口腔问题。
该病早期极易误诊为慢性根尖周炎,需进行持续观察。
症状
患者出现牙松动、骨髓炎、拔牙创口难愈合,严重出现面部肿胀、疼痛等是该病前期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且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牙槽骨常出现被吸收破坏并产生结缔组织的情况。
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常见症状包括:
牙周炎:主要在牙周出现组织的慢性炎症,牙龈常常伴有红肿、松动等情况。
牙松动:牙齿相较于其他正常状态出现明显松动,有一定活动性,主要是水平方向移动。
牙齿疼痛:进食或冷或热的食物时出现的疼痛,或平常偶尔出现的痛感。
拔牙创口不愈合:拔牙后长时间不愈合,还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甚至引发感染、发炎等症状。
面部肿胀:面部出现浮肿、发红等情况,常发于脸颊部位。
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牙脱落
拔牙后感染
骨髓炎改变
病因
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最主要的病因包括:非肿瘤性骨瘤反应性增生、咬合力异常等。
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非肿瘤性骨瘤反应性增生:这是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的最主要的原因。
咬合力异常:牙骨质位置在牙槽骨里面,依托于牙周膜与骨质连接,如果咬合力出现问题,牙骨质无法承受这类压力,结果就是逐步向骨质方向发力,最终导致结构不良。
哪些人容易患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病?
中年女性:临床上常见 40 岁左右的女性。
高龄人群:该病和年龄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牙齿松动:牙齿出现水平状移动,超过正常牙齿状态的移动水平。
牙齿疼痛:牙齿正常状态下持续性疼痛或在进食或冷或热食物时出现疼痛。
拔牙创口不愈合:拔牙后长期不愈合,还会有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检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面部肿胀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
当医生怀疑是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时,将通常会为患者做口腔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片,确认是否患有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进行检查,主要目的是发现病变,病变主要由牙骨质团块和圆形的牙骨质小体组成,一般血管分布较少,还会出现中间空的陷窝。
X 线片:通过 X 线片主要观察牙根周围是否出现小型的病变,一般表现为一个球形的透光区,和根尖肉芽肿形状类似。未来随着该病变的进一步恶化,会在中间区域出现另一种不透光的小团块,拥有致密性,但边缘仍然是透光区。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
牙齿是否有松动的情况?
牙齿是否出现过疼痛难忍的情况?
近期是否有面部肿胀的情况发生?
定期去看牙医吗?
定期去医院洗牙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病一定需要治疗吗 ?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需要拔牙治疗吗?
拔牙后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吗?
会产生并发症吗?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不排除复发的可能性。其中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通过使用广谱类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四环素等,抑制细菌生长或直接杀死细菌。
手术治疗
拔牙:若出现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因其属于非真性肿瘤,一旦出现需进行拔牙的同时刮掉病变区。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牙齿会出现疼痛、出血等情况,严重会造成面部肿胀,牙龈持续发炎等情况。
经过正规治疗后,牙齿可以恢复正常水平,但需要定期做牙齿检查看医生,日常需要注意牙齿的清洁与保养,随着年龄增大,需定期进行洗牙。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拔牙之后,医生有可能会给消炎类、抗生素类的药物,主要按照医嘱服用,一定不要大意,能减少复发的可能。
定期复查:需要注意按照医嘱时间及时复查,患者回归正常之后,也需要定期进行牙科的检查或者进行定期洗牙治疗。
饮食:治疗之后需要严格注意饮食,食物尽量清淡但需营养价值高,注意平衡膳食,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冰凉的食物也要少吃。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更换牙刷,定期进行牙科的检查,保持牙齿的清洁度。
心态:放轻松心态,保持乐观,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遵照医嘱,定期服药,避免再次发生相关病症。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看牙医:每年定期去医院系统检查牙齿,每 3 个月去看一次牙医常规检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定期洗牙:定期进行牙齿的清洁,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应当到具备良好消毒设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乙肝、艾滋病等疾病。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正确的刷牙:需每天进行牙齿的清洁,采用上下刷牙法,早晚刷一次牙,每个牙齿进行 8 次以上的清洁。
使用牙线:使用牙线进行牙齿缝的清洁,需每日使用。
使用含氟牙膏:必须使用含氟牙膏进行刷牙,牙刷每 3 个月更换一次。
少喝碳酸饮料:尽量不要喝碳酸饮料,防止糖分的累积和牙齿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