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原发性胃淋巴瘤,胃淋巴瘤,胃霍奇金病
概述
胃恶性淋巴瘤注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
在胃部肿瘤中, 恶性淋巴瘤所占比约为 70%~80%。男性多于女性,以年龄高于 40 岁群体居多。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感染和全身性因素,引起胃局部淋巴组织的异形增生。
根据大体形态分为溃疡型、隆起型、浸润型。
腹痛、腹部包块是胃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贫血(头晕、乏力、困倦)、体重减轻、肝脾肿大等症状。
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辅助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幽门(胃与十二指肠相连通的部分)梗阻、出血、穿孔、肿瘤远处转移。
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手段,早期发现、监测和干预治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症状
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是胃恶性淋巴瘤注最常见的症状。
胃恶性淋巴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胃恶性淋巴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腹部包块:是胃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不定,自轻度不适到剧烈腹痛不等。最多的是隐痛和胀痛,进食可加重。
体重减轻:肿瘤组织大量消耗营养物质,同时患者食欲降低,摄入食物减少所引起,重者可呈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贫血)。
呕吐:与肿瘤引起幽门梗阻有关。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可伴有呕血、黑便。
肝脾肿大:转移者可出现肝脾肿大。
胃恶性淋巴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胃恶性淋巴瘤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危害。
常见并发症包括:
幽门梗阻
出血
穿孔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感染和全身性因素,引起胃局部淋巴注组织的异形增生有关。
胃恶性淋巴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失调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胃恶性淋巴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且并没有完全明确,以下人群容易发病:
病毒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局部淋巴组织异形增生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不明原因的腹痛、腹部包块;
不明原因的恶心注、呕吐;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不明原因的贫血、肝脾肿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幽门梗阻:严重的呕吐、上腹出现移动性包块。
胃出血症状:大量呕血、大便呈柏油样、头昏、口渴、感觉到心跳的不舒服(心悸)。
胃穿孔:突发剧烈的上腹部刀割样疼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恶性淋巴瘤?
当医生怀疑是胃恶性淋巴瘤时,将通常进行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X 线钡餐:是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可观察胃壁、胃黏膜受侵犯情况。
纤维胃镜:通过此项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的部位、形态和病变的范围,并直接取材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超声内镜:通过此项检查,可观察胃淋巴瘤的浸润情况、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
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摄影(CT):通过此项检查,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对治疗的反应。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最终确诊,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研究。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久了?
具体有哪些症状?
最近症状有什么变化?减轻了还是加重了?
曾接受何种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吗?
治疗费用如何?保险报销吗?
治疗
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用于晚期患者和术后辅助治疗注,作用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等。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作用是杀灭幽门螺杆菌,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也是手术切除后的综合疗法之一。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
手术治疗
全胃切除术:肿瘤浸润或扩展范围过广、边界不清或胃壁内有多个病灶时,患者需要接受全胃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对局限于胃壁的息肉或结节状肿块的患者,需要接受胃大部切除术。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病变不能手术切除患者的治疗方式。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幽门梗阻、出血、穿孔、肿瘤远处转移。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病理组织类型、治疗方式有关。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切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是否通畅等。
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注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用药。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淤点、淤斑和牙龈出血,以及黑便、血尿的情况,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若出现乏力、咳嗽、畏寒多提示血象低并发感染,应给予物理降温和抗感染治疗,避免服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免引起出血。
定期复查:术后第一年每半年 1 次,以后每年 1 次随访到 3~4 年。主要复查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肠通气后,可进清淡流质饮食(如小米粥),给予中等量的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食物(如蔬菜水果)。进食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现象。
若为普通患者,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避免吃高脂饮食。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 1~3 天,随后可以下床在小范围内走动,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在短期内注意不要大幅度蹲下、跳跃,更应避免剧烈运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慢走、慢跑为宜,每天运动 30 小时,每周运动 3 次。
其他:保持卫生习惯、戒烟、限酒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预防病毒感染:按期接种流感疫苗,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复查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胃镜检查:定期复查胃镜,及早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