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什么?出血热怎么办?出血热症状有哪些?

乳痂 (cradle cap) 是婴儿头部一种油性、黄色的结垢或硬皮。乳痂在婴儿中常见,而且容易治疗。乳痂并不是某种疾病的一部分,也不意味着婴儿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

别称

病毒性出血热

概述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所引发,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综合征,波及多处器官组织。主要特征为全身性出血倾向,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也可能形成致命威胁。病毒传播的起始阶段,需要以哺乳动物作为传染源和昆虫作为传播媒介,因此出血热在天气炎热的地区更为常见。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和医疗条件落后的热带国家,出血热发病和流行的风险最高。因此,前往此类高危地区旅行或工作需要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1]。

出血热常见病原体包括多种病毒。自然界最常见的传播源是小型哺乳动物,传播媒介以昆虫为主。人类通过昆虫叮咬或吸入、接触动物排泄物中的病毒而发生感染。随后,患者体内的正常凝血功能和血管壁结构遭到破坏,呈现明显的出血倾向。

临床发病的常见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前往出血热高发地区旅行或工作、照顾出血热患者、日常工作经常接触野生动物、家畜或老鼠,注射吸毒或高危性行为[1]。

出血热的初始阶段典型表现为高烧、寒颤、虚弱、全身肌肉/骨骼疼痛;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发生全身性出血、神经/精神状态异常,昏迷、休克[1][2]。

若病情持续进展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伤,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部分病毒性出血热有相当高的致命风险[1]。

患者必须立即隔离治疗。目前,尚无出血热的特效治疗方案。利巴韦林对于某些类型的出血热,可能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尽可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预防出血热的关键是避免接触传染源或病原体,必要时可接种预防性疫苗[1]。

症状

出血热有哪些临床特征?

出血热患者的具体病情取决于感染病毒的类型,常见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1][2]:

感染初治阶段症状表现为:

高烧、寒颤;

疲乏、虚弱;

头晕;

肌肉、骨骼或关节疼痛。

随着病情进展,重症患者可发生全身性的出血症状:

皮下出血;

内脏出血;

口、眼、耳、鼻出血。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包括:

反应迟钝;

精神状态异常;

昏迷;

感染性休克。

患者通常不会由于失血而死亡,而多死于多器官衰竭或重症感染性休克。

出血热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出血热可波及全身各处的组织器官,若病情持续进展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

损伤脑部和中枢神经。

肾功能衰竭。

呼吸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

脓毒症。

部分病毒性出血热有相当高的致命风险。

病因

出血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血热常见病原体包括多种病毒[2]:

砂粒病毒科,例如拉沙热;

布尼亚病毒科,例如汉坦病毒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黄病毒科,例如登革热;

披膜病毒科,例如基孔肯雅热;

丝状病毒科,例如埃博拉出血热。

自然界最常见的传播源是小型哺乳动物,传播媒介以昆虫为主,往往呈地区性传播[1][2]:

蚊子;

蜱虫;

人类通过昆虫叮咬或吸入、接触动物排泄物中的病毒,都有可能发生感染;

部分病毒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尚未明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些病毒性出血热可以发生跨国、跨洲际的传播、流行[1]。

患者在感染病毒后,正常的凝血功能和血管壁结构遭到破坏,使患者呈现明显的出血倾向。但是各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作用千差万别,其导致出血的机制可能也是各不相同。目前出血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1][2]。

临床发生出血热的风险因素有哪些[1]?

前往出血热高发地区旅行或工作。

照顾出血热患者。

在屠宰场工作、在野外工作、参与灭鼠工作。

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或进行无保护措施的高危性行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血热病情凶险,如果前往发病高危地区,必须事先做好防范,归来时需确认是否受到感染。

前往出血热高危地区之前,最好先去疫苗接种点咨询是否有可以接种的疫苗预防。

从高危地区返回后,进行体温和相关症状的自我监测。一旦发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有无动物接触史,有无蚊虫叮咬史等。

假如患者已经出现出血热的相关症状,更有必要即刻接受专科诊治。

出血热的症状较为类似,必须去专科医院查明病因。

临床医生根据相应的化验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医生如何诊断出血热?

患者必须将自己的行程和发病过程详细告知医生,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化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采集相应标本(血液、尿液、唾液等)检测抗原、抗体、核酸等;

血清学、病原学检测须到国家指定的医院或实验室进行。

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各处组织器官的损伤情况。

X 光片;

B 超;

CT 或 MRI 扫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去过哪些国家或地区?

当地是否正在爆发出血热疫情?

是否被蚊虫叮咬?

是否接触过老鼠、猴子、蝙蝠等动物?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描述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

是否在当地接受过治疗?采用什么方案治疗?效果如何?

家庭成员是否也出现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出血热?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是否会有致命危险?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治疗

出血热患者必须立即隔离治疗。目前,尚无出血热的特效治疗方案。早期应用利巴韦林对于某些类型的出血热,可能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风险。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尽可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1][3][4]。

如何治疗出血热?

出血热患者必须立即隔离治疗。

目前,尚无出血热的特效治疗方案。

利巴韦林对于拉沙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可能有一定疗效。

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尽可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4]:

发热、疼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呼吸困难——氧疗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焦虑、烦躁或精神状态异常——镇静剂;

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补液补电解质;

出血严重——输血;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

待症状完全消退至少 3 天以上,采血检测病原体转为阴性,并在 48 小时后再次检测确认,若仍为阴性患者方可解除隔离[4]。

日常注意

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必须隔离观察,确认是否感染。患者入院隔离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用药,直至解除隔离[4]。

预防

预防出血热的关键是避免接触传染源或病原体,接种预防性疫苗[1]。

如果在出血热高危地区居住、工作或旅行,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免受病毒感染。

工作中应配备手套、眼镜和面罩。

在野外应穿长袖、长裤。

在衣服的外层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使用防蚊蚊帐。

老鼠是出血热的重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务必做好灭鼠和防鼠工作。

垃圾和食物都要密闭存储。

必须确保门窗可以紧密关闭。

清除居所附近的杂物和杂草。

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必须穿着恰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科研或医护人员必须谨慎处置、销毁实验室或临床的样本和废弃物。

目前,黄热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有可供接种的疫苗,若有需要可以咨询免疫接种点。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风油精的功效与作用-风油精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的功效与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