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病是什么?蠕虫病怎么办?蠕虫病症状有哪些?

黑便(black stool)也称柏油样便,是由于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粪便颜色改变,从而形成黑便。引起黑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胃肠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血液疾病以及口服过多的铋剂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例如枸橼酸铋钾)等都可以引起黑便。症状上主要以解黑便为主,可出现血腥味,或伴有大便形状的改变。不同原因引起的黑便还可能伴随其他不同的症状,例如,黑便伴有呕血,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等;黑便伴腹部包块、腹胀,提示结肠癌等;黑便伴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或胃病。当发现自己解黑色大便,同时还伴有呕血、腹痛、腹胀、头晕、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黑便的治疗主要为控制原发病,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的黑便,可使用血管加压素;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黑便,可采用输血、止血、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结直肠癌导致的黑便,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患者要规律生活,养成晨起时排便的习惯;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及受凉;注意饮食规律,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概述

蠕虫病是蠕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蠕虫本质上是寄生虫,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血吸虫病、蛔虫病、滴虫病、钩虫病、线虫病等疾病。

大部分蠕虫病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水源而感染。患者和(或)中间宿主作为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接触途径等传播,造成蠕虫病的感染。

不同的蠕虫病临床表现不同,症状呈多样性,也有部分无症状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等。

主要是驱虫治疗,治疗药物有吡喹酮和丙硫咪唑等。其次是手术治疗,手术去除原发部位的寄生虫。

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些情况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贫血、消瘦、乏力、发育迟缓等。

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吃生食,普查普治,计划驱虫治疗,做好粪便管理等。通过驱虫治疗,大多数蠕虫病能治愈,但有再感染的可能。少部分蠕虫病必须手术治疗。

症状

不同的蠕虫感染会有不同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需结合寄生虫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此外,某些患者为无症状携带者、隐性感染者,也值得大家注意。

常见症状有哪些?

肝吸虫病:

临床上分为三个期。

急性期,也称为侵袭期:常突发高热、腹痛,以右上腹为主,并常伴有呕吐、腹泻或便秘、血嗜酸粒细胞增高。部分出现过敏反应。

潜隐期:无明显不适或少有胃肠道不适症状。

慢性期:右上腹痛或胆绞痛、恶心、乏力、贫血、黄疸和肝肿大等表现。以贫血最为常见,是成虫引起胆管广泛出血及成虫吸血所致。

血吸虫病: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类型。

急性血吸虫病可以有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咳嗽、咳痰、蛋白尿、管型尿等。

慢性血吸虫病可分为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两种。

无症状者病人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常于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

有症状者以腹痛、腹泻为多见,常伴有肝脾肿大。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值型和侏儒型等。

其他如肺吸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都有其相应寄生部位的临床表现。

异位损害

许多蠕虫病会有异位损害。所谓异位损害是指虫卵集聚在非寄生部位或者童虫在移行过程中,随血流到达非寄生部位,如脑、肺、胃以及皮下等处。

蠕虫蚴移行症

指动物蠕虫的幼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如弓首线虫感染、颚口线虫感染等。

主要的移行症状包括皮肤幼虫移行症,引起剧烈的皮肤瘙痒,局部出现红色丘疹,不规则线性红斑性皮肤损害。

内脏幼虫移行症,如犬弓首线虫、猫弓首线虫、曼森氏迭宫绦虫、四川并殖吸虫、广州血管圆线虫、棘颚口线虫以及海异尖线虫等。这些幼虫会侵犯人体不同的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如游走性皮下包块、腹痛、呕吐、腹泻、肝脏肿大、咳嗽、气喘、眼部肿胀、眼球突出、视力障碍、失明、头痛、脑脊液异常等。

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蠕虫病种类繁多,各种蠕虫病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会造成相应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血吸虫病出现肝纤维化并发症: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并发食道静脉曲张。血吸虫病并发阑尾炎者较多见,引起阑尾穿孔、局限性脓肿或腹膜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容易合并病毒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造成混合型肝硬化。还可以合并伤寒、副伤寒,患者长期发热。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并发胆石症、急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管炎,其次是肝脓肿、胆道狭窄,偶尔并发门脉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和破裂,成虫阻塞造成梗阻性黄疸,进而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部分患者可出现胆管癌,成虫阻塞胰管时可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

绦虫病可能合并阑尾炎:在阑尾中可发现虫卵或大量节片,一般常见于肥胖带绦虫病者。链状带绦虫患者可并发囊虫病。

蛔虫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病,其次是蛔虫性肠梗阻,还有肠穿孔及腹膜炎。

病因

各种蠕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包虫、肝吸虫、血吸虫、肺吸虫、姜片虫等寄生于人体,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以及异位损害、蠕虫蚴移行症等[1]。

常见病因有哪些?

蠕虫可分为吸虫(如血吸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等)、绦虫与线虫之分,线虫又分为肠道线虫(如蛔虫)和组织线虫(如丝虫),这些寄生虫可导致蠕虫病。

不同蠕虫的致病机制各异,所致病变累及不同器官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吸虫可利用吸盘、皮棘、口中切器等固着于宿主组织,导致局部出血、皮炎或溃疡等。

各类幼虫移行,虫卵堆积于某器官,均会造成不同脏器的破坏,发生炎症,形成囊肿或肉芽肿等。

各种成虫、蚴虫的量增多时,会发生机械性致病作用,如蛔虫病、猪囊尾蚴病等。

不少蠕虫还与宿主争夺营养,如钩虫、蛔虫、绦虫等。

虫体的毒素,如线虫幼虫脱皮液、囊虫和包虫的囊液均可引起宿主的变态反应。

哪些人容易患病?

经常与动物接触者,如牛羊等食草动物。

生吃水生植物如菱、藕、荸荠等或喝小溪或沟渠中的水,容易罹患肝片吸虫或姜片虫。

生活在湖沼地区,有血吸虫病等疾病流行,居民或旅行者下湖捕鱼、摸蟹、割湖草、种田等或洗澡、洗手洗脚、游泳等,可因接触疫水而感染。饮用生水,尾蚴可从口腔粘膜侵入。清晨河岸草上的露水中也可有尾蚴,故赤足行走也可感染。

有生食生鱼或半生鱼和虾者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

流行区居民生吃及半生食溪蟹或蝲蛄,或吃腌蟹及醉蟹等,或喝生的溪水等容易感染肺吸虫。

某些地区习惯以新鲜牛肉加盐晒干,放入坛内,加大米饭发酵,做成酸牛肉取食而感染牛带绦虫。也有生熟菜同一砧板,从生肉脱落的囊尾蚴污染熟食,致素食者也可得病。南方地区以猪带绦虫居多,西南及西北地区则以牛带绦虫为多。

农民和牧民,少数民族地区容易感染包虫。

生吃未经消毒的蔬菜、水果等有罹患钩虫病和蛔虫病的可能。

就医

如果有蠕虫感染的高危因素,或者出现相应器官的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到过蠕虫病流行的疫区,出现畏寒、发热、出汗、腹痛、腹泻、咳嗽、肝脾肿大、荨麻疹等者,要考虑急性蠕虫感染的可能,需及时就医。

如有疫区生活史,出现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表现或相应器官的表现,应考虑慢性感染蠕虫病的可能,需及时就医。

如出现呕血、黑便、少尿、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剧烈腹痛、深度黄疸、休克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的科室

传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

引起蠕虫病的病原体繁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需结合蠕虫感染的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无症状携带者、隐性感染者等,需根据免疫性方法明确诊断[1]。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是蠕虫感染的主要标志。嗜酸性细胞升高的程度也因个体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意义在急性期高于慢性期,但应排除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些器官的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而蠕虫病具有地方特点,在热带地区居住或者曾在热带地区居住者,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则应首先考虑蠕虫病。

病原学检查:主要有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其可能检测到寄生虫虫卵。

免疫学诊断:免疫学方法可以应用抗原检测患者体内的抗体,或应用抗体检测患者体内的循环抗原,可以特异、敏感地诊断蠕虫病或感染。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其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好。目前商品化的寄生虫病试剂盒大多属于 ELISA 检测方法。而斑点印迹法的原理类似 ELISA 的原理。应用于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的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是检测蠕虫感染和亚临床感染病例的最有效方法。病原靶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等优点。有常规 PCR、巢式 PCR、复合 PCR 等。理论上,只要标本中存在几个拷贝的蠕虫基因就可以扩增出特异的 DNA 序列,是目前一致公认的敏感性高及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可用于所有蠕虫病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哪些问题?

去过热带地区吗?去过野外吗?接触过牛羊猪等动物吗?

是否生食过某些食物?如生吃鱼、肉、虾等?

是否下河游泳、摸蟹、割湖草、种田等或洗澡、洗手洗脚、游泳等?

是否喝过生水?生吃溪蟹或蝲蛄?

是否生吃过蔬菜或瓜果?

是否吃过米猪肉、酸牛肉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到过疫区,有畏寒、发热、出汗、腹痛、腹泻、咳嗽、荨麻疹等症状,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我出去旅游过,经常低热、消瘦、肝区疼痛等,是否要做寄生虫相关检查?

我来自血吸虫疫区,有腹水、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是否要做一下相关检查?

经常头痛,皮下有结节,需要检查寄生虫吗?

下一步该怎么治疗?

治疗

蠕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这三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效果更佳[1][2]。

药物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蠕虫病的首选药物。

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物,对各种蠕虫病均有效果。使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而产生痉挛性麻痹;对虫体皮层有迅速而明显的损伤作用;还可以使虫体表膜去极化,皮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致使葡萄糖的摄取受抑制,内源性糖原耗竭。

吡喹酮还可抑制虫体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

丙硫咪唑:又名肠虫清、阿苯达唑。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广谱、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蠕虫药物。可阻断虫体对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的耗竭,致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复制。

对症治疗

对于有相应并发症如巨脾者,进行脾栓塞或脾切除。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循环衰竭、输血或输冰冻血浆、气囊压迫止血等。

对于腹水患者控制钠盐和水分摄入,使用利尿剂、腹水浓缩回输等。

对于其他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

手术治疗

位于皮质、脑实质的多发性囊虫,为了解除症状,保存视力,多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术后再配合药物治疗。对软脑膜有广泛黏连,特别是颅后窝黏连有不同程度积水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有关囊虫摘除,并做脑脊液分流术。眼球内囊虫应及早手术。

患有胆道病变,抗感染效果不佳的肝片形吸虫病,需手术治疗。

血吸虫病巨脾症需行脾切除术。

华支睾吸虫病合并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总管或胆道结石时,应手术治疗。

脑型和脊髓型肺吸虫病若有压迫症状且病变不属于萎缩型者,可行手术治疗。

包虫病应常规手术治疗。

裂头蚴手术摘除时,需注意勿使虫体断裂,留下头节可引起复发。

疾病发展和转归

蠕虫病经吡喹酮治疗后大多有效,但某些寄生部位如脑部等驱虫效果不佳,易出现脑疝,异性蛋白反应等。手术治疗效果可,但有时多部位感染、多发感染手术效果差。

日常注意

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及水分。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宜吃高蛋白食物,补充优质蛋白质,这对身体大有裨益。

宜吃高维生素食物及高热量食物,食物应煮熟。

避免油腻食物,避免油炸食物,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 4 克以下。

卧床休息,尤其是重度感染者。

预防

蠕虫病可防、可控、可治。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能有效预防蠕虫病。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在流行区时,进行普查和同步治疗,使用吡喹酮治疗。

做好粪便管理、尿液管理、水源管理和个人防护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土霉素片的功效与作用-土霉素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山楂精降脂片(三元)的功效与作用-山楂精降脂片(三元)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