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症,结核性下疳,结核性初疮
概述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是指在没有感染过任何类型结核的前提下,皮肤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结核病。
在亚洲,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结核病。该疾病好发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男性的发生率比女性高,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
结核杆菌入侵受损的皮肤或者黏膜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儿童、男性、皮肤黏膜破损、身边有患者是危险因素。
导致该疾病的结核杆菌分为人型、牛型、鸟型、鼠型、冷血动物型和非洲型六种类型,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人型、牛型和非洲型,人型是导致皮肤结核发生的主要分型。
主要表现为红褐色丘疹、硬结、硬斑块、淋巴结肿大、溃疡、肉芽肿形成等症状,且易并发脏器结核。
主要是采用局部和全身的综合疗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后良好。
疾病的主要危害:皮肤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影响患者的外貌,治愈后还会遗留暗红色的瘢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对于健康人来说,其传染性较小,不具有流行性。
症状
该疾病较为少见,起病隐匿,不易自觉发现,好发于儿童的四肢、颜面部、腔道口等部位,病程较长,病情发展缓慢,早期会出现褐红色丘疹,晚期随着病情发展为硬结节、溃疡、肉芽肿等症状。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丘疹、硬结节:早期会出现褐红色的红疹,随着病情发展为粟粒大小的硬结节。
溃疡、肉芽肿:硬结节可破溃形成溃疡,有渗出液或脓液流出,溃疡边缘不整齐,呈潜行性,表面出现结痂,继而病理上出现肉芽肿。
淋巴结肿大:溃疡周围出现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干酪样坏死,继而形成瘘管。
口腔损害:疾病会入侵牙槽内和牙龈黏膜。
发热:可出现轻微的发热症状。
瘢痕:治愈后可遗留暗红色瘢痕。
其他症状:夜间盗汗、乏力,可伴有疼痛感、瘙痒感。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的进展过程,可能会并发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常见并发症包括:
骨结核
肺结核
腹膜结核
淋巴结结核
肾结核
结核性结膜炎
病因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主要病因是结核杆菌通过内、外源途径入侵受损的皮肤或者黏膜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外源性途径:由于皮肤或黏膜的破损,结核杆菌直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感染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内源性途径:
在体内已有结核病灶的情况下,通过血液、淋巴管等转移至皮肤组织,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近皮肤的结核病灶,局部出现破溃,影响皮肤组织,导致疾病的发生。
通过腔道将结核杆菌带到皮肤或者黏膜组织,导致疾病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
有如下不可变危险因素的人群,易罹患该病:
儿童: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好发于儿童,青年和成人也可以发生;
男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此种疾病。
有如下可变危险因素的人群,易罹患该病:
皮肤或者黏膜出现破损;
周围有患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的患者,并与其有较多接触。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出现红褐色丘疹、硬结节、硬斑块等症状;
出现淋巴结的肿大;
出现咳嗽、咳痰;
患者出现夜间盗汗、乏力、低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皮肤表面出现溃疡,并有渗出液或者脓液流出;
出现痰中带血或者咯血。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时,通常需对患者的皮肤病情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询问,以及结合患者的病史,如患者的颜面或者四肢等好发部位出现初始为红褐色丘疹,进而出现硬结、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特点,再进一步通过皮肤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等辅助检查予以确诊,并会注意与硬下疳、孢子丝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初始时是否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结节的形成等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的典型特征。
细菌学检查:判断溃疡处的脓液是否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来判断发生此疾病的可能。
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通过判断是否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来排除患此疾病的可能。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结核杆菌的特异性抗体。
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阳性或者阴性,来判断是否为结核杆菌感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今年多大了?
该症状持续多久了?
皮肤会出现瘙痒、疼痛吗?
出现症状时,自己吃过什么药吗?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出现症状前有接触过什么不良刺激吗?
身边的人有出现类似症状的吗?
除皮肤症状外,身体其他方面有不舒服的吗?
平时饮食是怎样的呢?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什么疾病?
这一疾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病情严重吗?
这病会传染给其他人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治愈后会复发吗?
治愈后会留有后遗症吗?
这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吗?
怎么做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平时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治疗
此疾病可治愈,应采用局部和全身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要治疗皮肤损害,也要治疗内脏结核,预后良好。治愈后需定期前往医院治疗,防止疾病复发。
药物治疗
外敷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链霉素:用适宜浓度的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链霉素进行外敷,有助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分枝菌酸合成,从而使细胞壁破裂。
联合用药:将异烟肼、链霉素与利福平进行联合用药,有助于延长抗药性以及缩短治疗的过程。
中药治疗:中药对症状有一些缓解作用,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对于局限的、范围较小的病灶可进行手术切除。
其他治疗方法
X 线照射治疗:有利于结核组织的吸收,溃疡的愈合,以及愈后瘢痕的软化。
一般疗法:口服维生素 B6、维生素 B1,旨在减少炎症的发生,促进伤口的愈合。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影响患者的美观,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寿命,并且造成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若接受正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治愈,预后良好,对患者的美观影响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饮食:在疾病治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要多吃高蛋白、高锌、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瘦肉等。不宜吃辛辣、油炸、熏制、高脂高盐、含有咖啡因、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咖啡、辣椒、啤酒等。
情绪:治疗期间,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的高度紧张,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作息要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造成疾病的加重。
复查:患者在治疗恢复后,需定期(每年一次)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主要复查疾病的恢复情况、皮肤组织病理学等项目,避免疾病的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运动:患者应避免过度运动,可进行适当时间(30 分钟为宜)的慢跑,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用药注意事项:按时服用药物,严格遵守医嘱。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如出现头痛、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请停止用药,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放疗注意事项:在 X 线照射治疗后,如出现呕吐、头痛等严重不良反应,请立时告知医生。
其他: 如果皮肤出现结痂,请勿自行去痂,让其自然脱落;穿宽松的衣服,保护皮肤的损伤部位。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不可变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接种卡介苗,多锻炼身体,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侵袭。
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身体出现不良症状,如红丘疹、硬结节、溃疡等,请及时前往医院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针对可变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嘴,避免疾病的传播。
避免与患有原发性皮肤结核的患者有过多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