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杆菌中毒
概述
肉毒中毒是由进食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肉毒中毒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各地区的毒型不同。北美常见 A 型,斯堪的纳维亚、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以 E 型为主,B 型主要分布于欧洲。我国新疆常见 A 型,少数为 B 型。
本病的病因是进食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危险因素有食用可疑污染的食物或变质的罐头食品、外伤伤口被污染。
肉毒中毒分三型,包括食物型肉毒中毒、伤口型肉毒杆菌中毒、婴儿型肉毒杆菌中毒。
头痛、全身乏力、视物模糊、复视,是肉毒中毒最常见的症状。
本病以抗毒素治疗为主,辅以抗菌、对症治疗。
重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快,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
做好食物安全管理,可预防肉毒中毒。
症状
肉毒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全身乏力、视物模糊、复视,食物型患者可有恶心、呕吐。
肉毒中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食物型和伤口型肉毒中毒:两型的症状和表现类似,主要包括:
头晕、头痛、眩晕、全身乏力:为肉毒中毒的早期症状;
视物模糊、复视、上眼睑下垂:通常紧接早期症状出现;
神经麻痹症状: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语言困难、呼吸困难;
食物型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症状,多较轻;
伤口型患者可有畏寒、发热。
婴儿型肉毒中毒:
便秘:多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不能吸吮和吞咽困难、全身明显软弱无力、哭声低微、头不能竖直或抬头不能;
眼睑下垂,眼和面部活动减少;
口腔分泌物增多。
肉毒中毒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继发肺部感染
病因
肉毒中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是由于摄入肉毒杆菌外毒素所致。
哪些人容易患肉毒中毒?
有如下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进食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的肉类、变质的罐头食品、密封腌渍食物,或肉毒杆菌污染发酵的豆、面制品,如臭豆腐、豆瓣酱;
身体的创口被肉毒杆菌污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进食变质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
头晕、头痛、全身乏力;
视物模糊、复视、上眼睑下垂;
外伤后出现发热及上述症状;
婴儿出现便秘、不能吸吮和吞咽困难、全身明显软弱无力、哭声低微、头不能竖直或抬头不能,眼睑下垂、眼和面部活动减少,张口反射减弱、口腔分泌物增多。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语言困难;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内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肉毒中毒?
医生通过详细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怀疑本病时,可进一步送检可疑食物、患者粪便或伤口分泌物培养,发现肉毒杆菌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细菌培养及毒素检测:目的是确定感染的病原以明确诊断,培养出细菌为感染提供依据,检出毒素可确定诊断。对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或伤口分泌物进行培养,检测可疑食品、血液、尿液及粪便中的肉毒毒素确诊;创伤性肉毒中毒,主要检测伤口肉毒杆菌或血清毒素。
肌电图检查:用以发现神经肌肉病损部位和损伤程度,为医生提供客观的辅助诊断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近期吃过什么特殊食物?
是否有外伤史导致皮肤创口?
一同进食的人是否有类似症状?
什么时候出现乏力、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的?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用何药治疗?是否有改善或减轻?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何患这种疾病?
疾病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疾病会持续多久?病情如何?是否有生命危险?
该病可以治疗吗?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能否彻底治愈?
如何预防再患该病?
治疗
肉毒中毒治疗以抗毒素治疗为主,有效抗生素治疗为辅,联合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抗毒素药物:目的是防止外毒素继续产生和吸收,中和已吸收的毒素。早期应用才有效,最好在出现症状 24 小时之内使用,用多价抗毒血清、单价抗毒血清。婴儿肉毒中毒因血清中毒素少,不用抗毒素。
洗胃、导泻药物:目的是破坏胃肠毒素,促进毒素排出体外减少吸收。可用碳酸氢钠或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注入硫酸镁导泻。
抗感染药物:可用青霉素,目的是减少肠道内肉毒杆菌数量。
对症治疗药物:咽下困难可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及所需液体,如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葡萄糖注射液等。
手术治疗
清创术:局部创伤清创术目的是防止伤口感染。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吞咽困难可留置胃管补充营养物质;咽喉部有分泌物不能咳嗽排出及时吸痰;呼吸困难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可于 2~3 天死亡;本病病死率与肉毒外毒素类型相关,A 型感染者为 60%~70%,B 型感染者为 10%~30%,E 型感染者为 30%~50%,E 型感染者死亡较快。
经过早期规范使用抗毒素治疗,本病可治愈,病死率可下降至 10%~15% 以下。若遗留后遗症,可逐渐恢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病期间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皮肤有伤口时应定期消毒,伤口不沾水,保持伤口干燥。
用药注意事项:服药过程中新出现任何不适(如皮疹),请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患者在好转出院后,应 2 周后返院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胸部 CT 等检查。
饮食:日常注意饮食以营养、新鲜、卫生为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制品、瘦肉等,及新鲜干净水果。不吃罐头食品、腐败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腐乳、豆豉等。
运动:病情好转、乏力症状缓解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慢跑、羽毛球、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避免进食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腌鱼、咸肉、腊肠,必须蒸透、煮透、炒熟透才能进食,避免进食变质的罐头食品。
禁止食用有顶部膨出现象的罐头食品或变质食品。
注意食品卫生,准备食物前、大小便后洗手。
外伤创口,应彻底清创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