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什么?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怎么办?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症状有哪些?

芽生菌病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主要流行于北美洲。患者以往都有居住在美国或接触过本菌污染物的病史。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芽生菌病,慢性皮肤及骨骼芽生菌病,系统性性芽生菌病和接种型芽生菌病。

别称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素瘤,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转移,黑素瘤心脏转移

概述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是指黑色素瘤通过血液向心脏转移,而引起的心脏恶性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1~2%,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转移的发生率超过 50%。发病高峰年龄为 60 岁以上成人,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类似。

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紫外线暴露(日晒),另外,既往肿瘤病史、免疫抑制、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等也可能引发本病。

本病症状与其他恶性肿瘤发生心脏转移类似,大多数患者只表现为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转移的症状。心脏受累的主要症状是心悸(心慌不安、心跳加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注、胸痛、上腹部疼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下肢肿胀、晕厥等。

本病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以及心脏转移瘤的对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及时处理心脏症状。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分期晚,缺乏良好的治疗措施。

本病为恶性肿瘤晚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减损寿命。

目前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总体治疗效果差、病情发展情况较差。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肿瘤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期的关键。

症状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较局限时,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只表现为原发肿瘤或其他部位转移的症状。心脏受累的症状包括心慌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注、胸痛、上腹部疼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下肢肿胀、晕厥等。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心悸:肿瘤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时,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表现。

胸闷气短:是本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与肿瘤侵犯心包(心包是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根部的膜状囊)导致心包积液、肿瘤压迫心腔、侵犯心脏瓣膜致其功能受限有关。

呼吸困难:很多原因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困难,如大量心包积液、肿瘤压迫心腔、肿瘤阻塞静脉回流通道影响静脉回流、肿瘤阻塞血液流出通道导致心脏射血功能障碍,以及肿瘤侵犯心脏瓣膜导致瓣膜功能异常等。

胸痛:肿瘤侵犯或压迫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心包受累可导致胸骨后疼痛。

面颈部及上肢肿胀: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面颈部及上肢肿胀。

晕厥:肿瘤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受损,患者可出现晕厥。

其他症状:肿瘤脱落或附着的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肺血管被血栓阻塞)、周围血管栓塞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下肢疼痛等表现。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包积液

心绞痛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上腔静脉综合征

肺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

病因

本病病因为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至晚期,经血行转移至心脏所致。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危险因素是紫外线暴露。另外,既往肿瘤病史、免疫抑制、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等也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是因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到心脏所致。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危险因素是紫外线暴露。此外,既往肿瘤病史、免疫抑制(阻碍机体免疫作用的发挥)、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等也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

哪些人容易患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60 岁以上、年轻时经常受到日晒的老年人。

职业性暴露于紫外线、缺少防护者或防护不当者。

既往患光化性角化病注(又称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是长期日光暴露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非黑素细胞皮肤癌(非黑素细胞起源的皮肤癌,如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或儿童时期患癌症者。此类疾病与黑色素瘤的具体关系不明确,可能与俗称的“肿瘤体质”(即患肿瘤者之后比正常人更容易患其他肿瘤)或免疫异常有关。

免疫抑制人群,如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

有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者。

黑素瘤易感基因突变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注、胸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等症状。如果上述症状较严重或呈持续性,更应尽快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剧烈胸痛;

剧烈下肢疼痛;

严重呼吸困难;

明显心慌。

建议就诊科室

心外科

胸外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病史,结合本病典型等症状,医生可初步考虑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当医生怀疑心脏转移时,通常进行心电图、胸部 X 线、心脏超声、胸部 CT、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心脏疾病最常用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有无心肌缺血。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心包积液,判断心脏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可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相较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更有可能发现心脏结构中较小的病变,对病变的判断更精确。

胸部 X 线检查:为胸部疾病常用的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心影增大及胸腔积液。

胸部及心脏 CT 检查:是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检查之一。CT(尤其是增强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并可明确胸腔内其他部位病变情况。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地显示心脏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心脏肿瘤的重要检查之一。

病理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可进行心包积液穿刺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是否曾患恶性肿瘤?

有何症状?出现症状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吗?曾接受治疗吗?疗效如何?

曾接受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是肿瘤发展的晚期阶段。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化疗:常用药物有氮烯咪胺、顺铂注、长春新碱等,目的是杀灭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可采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如干扰素、白介素单抗等药物;也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如多效价细胞疫苗、多肽疫苗等。目的是诱导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维罗非尼、达拉非尼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杀灭肿瘤细胞。

以上药物都是处方药,并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本病为恶性肿瘤晚期阶段,一般失去手术机会。针对本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心包开窗术或心包部分切除术,目的是引流心包积液、改善患者症状。如果肿瘤侵犯心脏传导系统(维持心脏有节律地跳动的系统)导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其他治疗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能够迅速缓解因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症状,并且能够向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减少积液的产生。

局部放疗:局部放疗可减少心包积液的产生,从而减轻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会迅速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减损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但本病为恶性肿瘤晚期,一旦出现心脏受累症状,通常发展迅速,总体治疗效果差,病情发展情况较差。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尤其是治疗期间)避免受凉感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维持情绪平稳。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接受了手术,术后注意勤活动四肢,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注意保护胸腔引流管,避免脱出,避免碰倒胸腔引流瓶。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渗血,保持局部清洁。术后加强肺功能锻炼,如可尝试咳嗽以咳出痰液等。

化疗和(或)放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白细胞或血小板注下降,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应定期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咨询经治医师或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有严重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时也应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在治疗后应按医嘱严密随访复查。因疾病进展迅速,可每月或 2~3 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等项目以评估疾病进展情况。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天一般会禁止饮食,次日可开始进食。先吃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若为非手术患者,如果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活动后劳累、呼吸困难等),应避免过多饮水,其余饮食无禁忌。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日需卧床休息,一般次日可以开始床上或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运动,避免劳累。

预防

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黑色素瘤是预防心脏转移的关键。对于恶性黑色素瘤,主要预防方法是防晒。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预防接种:儿童期接种卡介苗或水痘疫苗,或曾患一种或以上的传染性疾病可以降低发生黑色素瘤的危险性。预防接种或曾患传染病降低黑色素瘤的机制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增强有关。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进行健康查体,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关上电脑就睡觉会害病

2023-8-10 23:23:44

药品

布洛芬片的功效与作用-布洛芬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