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移植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其他
就诊科室: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区域麻醉
血管移植术简介
血管移植主要是为了修复因外伤或疾病切除了病变血管后造成的血管段缺损,以此来恢复血液循环的正常通路。多数手术修复的都是动脉,如胸腹主动脉等,在显微外科手术中应用较多,如断指再植、游离皮瓣移植中发生血管短缺时常用自体血管移植修补。移植血管的来源通常选用静脉,尤其是大隐静脉。移植后血管内膜经过细胞脱落、过渡、内膜重建、内膜增厚共4个阶段,中膜及外膜亦同时有相应的改变。总的来说,可影响移植的因素较多,包括:pH、温度、离体时间、血流动力学、生物力学、保养液的选择与应用、手术创伤等。
适应症
1.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蒂较短,或移植后血管栓塞需再次手术。
2.有重要意义的血管损伤或缺损。
3.肢体缺血性病变及淋巴管阻塞。
4.血管断端回缩、缝合口有张力。
禁忌症
1.移植体存在明显粥样硬化改变。
2.受区存在感染,或暂无良好的皮肤组织覆盖。
准备
1.术前检查:术前的检查对术后的恢复很重要,一般都要求肝、肾、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检查,而且还要检查血液系统、免疫力,以确保移植血管的安全性。
2.实施药物治疗:确保被移植血管捐赠者健康,有必要进行术前药物处理,同时,对于接受移植血管的患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免疫抵抗力,防止移植失败。
3.心理调适:由于手术及后续康复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患者的心理调适显得格外重要,在术前要对患者宣导、指导,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4.准备护理用品及用药:术前也要准备术后护理需要的护理用品及抗排异药物,例如分泌物护垫、纸尿布、床单、药物注射器等。
手术过程
1.放置中心静脉穿刺针:这一步是必需的,以便允许外科医生在操作中放置血管造瘘管,以便通过血流将移植物安装在新位置。
2.开放新的血管:接下来的步骤是通过在新的接收血管以及原有位置开放血管来开放血管。
3.移植血管:在新的器官中,外科医生将会连接血管,确保其稳定的连接,然后检查血管的血流情况,确定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4.检查血液循环:最后外科医生将会检查血液循环情况,以确保移植可以成功,随后病人将会被离开手术台,进入恢复室恢复。
注意事项
1.努力减少移植后感染的可能性,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2.坚持运动,保持身体活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习惯。3.定期复查血压及其他生理指标,以及接受定期的检查。4.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按医嘱进行调整营养,积极预防心血管病发生。5.避免受伤和感染,不吸烟、不饮酒。
不宜人群
1.年龄过大、体格不稳定或系统性疾病发展严重者。
2.重症肌无力患者。
3.患有结核病、严重精神分裂症或肝硬化的患者。
4.肺功能严重障碍者。
5.有癌症、心血管疾病或其它对手术并发症危险较高的疾病患者。
6.既往血小板聚集病史者。
7.有重大的罕见血型的人。
8.有过敏或其它特殊情况的患者。
9.妊娠期间的患者。
并发症
吻合血管栓塞。1.预防:术后可适当进行抗凝治疗,同时需要维持正常血压及血容量,注意监测指标的变化。如为肢体的血管移植,患肢可位置在水平位置,或低于心脏15-20cm的位置。患肢不可受压。2.处理:若血管远侧出现缺血征象,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早行手术探查,去除血栓。
护理
1.加强观察,及时观察病人的日常情况,发现早期的并发症。
2.给予抗抗原的抗体,抑制患者免疫系统对新器官的抗击。
3.加强营养,以支持新器官的生长,防止新器官被抗击。
4.定期口服用药,如抗凝药物、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类药物等,维持植入器官的功能和稳定。
5.定期复查,以评估植入器官的功能,检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避免感染,减少外界感染对新器官的损害。
7.定期实施康复引导活动,保证植入器官的功能及调节机能。
保健饮食
1、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成分,可摄入蔬菜、水果、豆类、粗粮等,必要时可以补充含铁、叶酸、钙、维生素D、维生素B群和蛋白质的食物。
2、在流质、热量、营养素等主要定量条件下合理搭配。
3、避免吸烟、有害饮料、高盐食物及加工食品。
4、合理饮水,每天摄入2000-2500毫升。
5、注意卫生、妥善食用,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