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生殖健康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不孕不育手术简介
不孕不育手术是不孕不育症的初始治疗手段,针对男性、女性,以及不孕不育的病因,不孕不育手术的手术类型有很多,例如针对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可通过手术干预,修复和再通阻塞的管道。针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中隔、子宫内瘢痕组织和某些肌瘤等子宫问题,可以通过宫腔镜手术治疗。
适应症
一、适应证:
1、精索内静脉高位截扎术、睾丸固定术:适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2、输精管道梗阻解除术:适用于睾丸生精正常,输精管梗阻导致的不育患者。
3、尿道下裂手术:适于尿道开口位置异常,导致精液不能正常发进入女性生殖道的男性患者。
4、垂体瘤和甲状腺疾病手术:适用于垂体病变和甲状腺病变引起的男性不育。
5、宫腔镜手术治疗:适于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中隔、子宫内瘢痕组织和某些肌瘤等子宫问题的患者。
禁忌症
二、禁忌证:
1、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衰、呼吸衰竭、严重的脑梗死等。
2、患有严重的肝肾等疾病,如肝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3、身体素质虚弱,无法耐受手术者。
1.结扎术:用于治疗输卵管阻塞,是最常见的不孕不育手术之一。
2.子宫输卵管妊娠术:治疗上腹部子宫输卵管妊娠。
3.输卵管重建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的一种补救计划,主要用于治疗发生睾丸延长期结扎及嵌顿术后的不孕患者。
4.卵巢移植术:治疗卵巢功能衰退和性腺功能低下,导致不孕不育的最有效手段。
5.卵子空囊术:用于治疗染色体异常性不孕,这样可以避免由不良卵子引发的疾病。
6.睾丸扭转术:用于治疗睾丸扭转,从而恢复精力的释放和受孕的能力。
7.附睾炎术:解决慢性前列腺炎等问题,重现男性更健康的生殖系统。
准备
1、术前检查: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全身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男方及女方腹腔镜检查、阴道镜检查。
2、准备手术相关材料: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包括消毒布、外科手术刀、塑料扩张器等材料。
3、熟悉手术技术:熟悉抗生素使用,了解一般手术及术后护理方面的技术,以及留意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4、手术准备:备好敷料、韧带等,准备贴影X片及其他诊断仪器,以备需要时使用。
手术过程
1.1.检查和诊断: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子宫内膜抹片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来明确诊断及做出术前调整;
2.2.清创和术后护理:先清创手术口,加胃肠阻断器,然后才能进行手术,术后要提供良好的术后护理,使患者早日恢复;
3.3.子宫腔内治疗或外科手术: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宫腔内活检、宫腔内碘封闭术、腹腔镜检查及术后处理、宫腔镜扫描或睾丸外科手术等;
4.4.非外科方式治疗:如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取代外科手术,以减少器官损伤;
5.5.其他治疗:如体外受精,激素治疗,体外受精移植,无精子症应用体外受精,普通排卵破坏术,病理检查及相关检查等。
注意事项
1.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诊病情准确。
2.手术前应注意卫生,如清洗阴道、拿掉指甲油等。
3.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放松,避免紧张和激动。
4.在手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负重、剧烈运动等。
5.手术后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恢复,避免大量流汗、泡澡等会感染的行为。
6.在恢复期间要注意饮食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7.手术后要定期进行复查,保证恢复情况良好。
不宜人群
不适宜者包括:1.由先天性疾病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
2.生殖系统的严重机械性损害患者。
3.子宫重建患者。
4.假如有精液不育者,经过完善治疗,改善精液质量后可以不手术治疗。
5.假如有较大的腹腔积液、细菌性炎症及经血肿瘤等病症,有可能影响不孕不育手术的患者。
6.婴儿膝关节受限患者。
7.恶心、反酸、呕吐体弱者。
并发症
1、出血:出血可能是外科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包括血液外渗,血肿破裂,血泡等形式,不同的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症状严重,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2、炎症:炎症也是不孕不育手术的常见外科并发症,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组织坏死或周围脓肿,这些现象会严重影响患者恢复,需要及早发现并进行处理。3、瘢痕:不孕不育手术切口处可能产生瘢痕,瘢痕会导致部位难以恢复,操作多次容易形成缩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4、感染:一些手术不孕不育病人因消毒工作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感染,包括外部表面和内腔的感染,感染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恢复。5、缝合线断裂:缝合线断裂是不孕不育手术中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出现缝合线断裂,患者的随访应及时复查,进行复缝处理。
护理
1.保持休息,尽量避免太多运动,太多情绪波动。
2.及时用冷敷降低术后疼痛。
3.随时注意术后伤口的持久性流血。
4.适当贴敷贴,防止伤口皱褶。
5.按照医生的指示坚持用药,服用合理的营养药物。
6.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营养改善,注意饮食,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
保健饮食
1、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应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食物。
4、限制脂肪、糖类大量摄入。
5、不要暴饮暴食,避免体重超标。
6、避免过度节食。
7、戒烟,限制喝酒、咖啡、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