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糖尿病足手术简介
糖尿病足手术是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理想的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当糖尿病足溃疡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建议进行截肢术。糖尿病足手术的方式较多,主要包括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术、血管旁路手术、截肢术、清创术及植皮术等。
适应症
一、适应证:
1、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术:适用于患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开放手术时。
2、血管旁路手术: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术,且远端流出道通畅的严重缺血性溃疡患者。
3、截肢术:适用于出现严重坏疽、肢体严重畸形、肢体坏死或出现感染扩散,并且其他内外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4、清创术及植皮术:主要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好,存在坏死组织,创面较大的患者。
禁忌症
二、禁忌证:
1、严重器质性疾病(冠心病、脑梗塞、肾衰、心衰、严重高血压等)不能耐受手术者。
2、体重超过140公斤者。
3、下肢有静脉瘀滞、回流障碍或静脉高压者。
4、上肢神经减压术无效者。
5、腰椎手术失败者。
6、预计术后血液循环有障碍、伤口不能愈合者。
1、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术:主要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术,或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进行支架成形术等。
2、血管旁路手术:包括外科旁路手术等。
3、截肢术:包括小范围的截肢术(如截趾术)和大范围的截肢术(如小腿截肢术)。
4、清创术及植皮术等。
准备
1.控制血糖水平: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在手术之前,应该完成糖耐量检查。
2.洗涤注射部位:采用低比重无菌洗涤,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消毒注射部位: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注射麻药:将麻药注射到手术部位,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感受。
手术过程
1.行前准备:首先进行全麻麻醉,在病人的脚腕处或者脚踝处放入导管以允许护士持续地观察和监测病人的血压、心律等生理指标;
2.皮肤切口与清洁:麻醉后清洁病人的腿,切开四周皮肤,从而形成一个清洁的操作区域;
3.病变检查与诊断:通过病理学检查,仔细评估病变程度,进而进 一步诊断糖尿病足。
4.脏器切除:根据检查结果,对病变脏器(如脂肪、骨、软组织)进行切除,以保证由术中的操作空间;
5.更新护理:术后根据捻的深浅情况,施行复发预防等护理措施;
6.收口:根据操作情况和病情,采用合理的缝合手段,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收口,以防止感染;
7.结束:术后记录整个操作过程,以备日后复查或者切除使用。
注意事项
1.掌握病史,完全了解病人的病史。
2.充分评估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3.进行血糖及血压管理。
4.调节其他临床因素,如降低血脂。
5.开展正确的术前了解,包括术前的饮食和术前的抗生素。
6.操作时注意预防传染,采用清洁手术,严谨检查无菌操作。
7.密切监护,监测血糖水平。
8.根据病情和需要,确定病人术后的护理和随访安排。
9.切忌使用抗血栓药物。
10.边手术边抽血,做全面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不宜人群
1.慢性病患者,如免疫力低下者、结核病患者等。
2.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
3.慢性炎症者。
4.长期使用激素药物者。
5.肺结核病变或梗阻性肺病者。
6.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晚期患者。
7.尚未完全恢复的创伤患者。
8.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9.继发性神经瘫痪病变患者。
10.脑血管病变患者。
11.近期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者。
并发症
1.感染:术后患者常常患上肺炎、腹膜炎等感染。2.血栓形成:血液循环受到破坏可造成血栓形成,术中也可能出现血栓性疾病。3.病理性伤口:由于糖尿病足没有机体固有的循环,带来的缺血危害可能导致病理性伤口。4.神经损害:糖尿病足的动脉瘤有可能对神经纤维造成破坏,使肢体出现疼痛等神经损伤症状。5.肢体丢失:由于糖尿病足伴发感染,血栓形成及缺血不良,可能使脚步局部出现死亡现象,导致肢体丢失或非正常功能。
护理
1、注意对术后的伤口的护理,定期拭擦伤口,多涂抹一层保湿剂,使伤口保湿,避免感染。
2、避免术后伤口受力,不要让外界原因过大的力压到伤口,应尽量避免站立和行走,建议使用拐杖和板凳。
3、及时进行灸治施用或使用药膏及物理治疗,以防止水肿、发炎和恶臭。
4、多注意肢体的活动,能重新活动就重新活动,不要局限伤口。
5、注意及时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6、定期进行脚底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脚底细菌感染。
保健饮食
1.尽量少吃加工食品,钙、磷和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如维生素A的摄入量要充足。
2.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纤维素摄入量。
3.多饮水,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减少毛细血管的损伤。
4.避免高热量、高糖、高脂类食物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