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是哈曼斯等人于 1990 年首次描述的以出现在手掌、脚掌的疼痛性红斑、瘀点、瘀斑为特点的综合征。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好发于冬末、夏初,有地方性流行周期(世界范围均可发生,每 4~10 年可达到一个高峰),可累及地方区域内的少量人口(散发流行),也可短时间内累及地方区域内的大量人口(暴发流行)。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人类细小病毒 B19 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 病毒感染与该病相关。免疫力低下、上述病毒感染、接触过传染源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发病前常常伴有低热、肌痛、关节痛和乏力等症状。皮疹迅速进展,表现为手足红肿、随后手掌和脚底出现瘀点和(或)紫癜性皮损;手足背面也可受累。腕部和踝部通常有明显的分界,肘部和膝盖也可能受累。有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淋巴结肿大常见。少数病人在身体其他地方也可出现皮疹。此外,口腔黏膜可有红斑、紫癜、颊黏膜糜烂、咽炎、唇炎及口角炎等。
本病可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必要时可用广谱抗病毒药物。
本病一般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避免患此病,在秋冬季尽量减少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尽量不接触传染源。本病可自愈,预后良好,不留下后遗症。
症状
本病发疹前可常常出现低热、肌痛、关节痛和乏力等症状。在 2~4 天后出疹,表现为双手、足皮肤发红,轻度肿大并出现扁平丘疹,皮损可扩展至腕部及踝部,呈手套及短袜状分布,境界清楚,可发展呈紫癜性损害,轻度瘙痒或有疼痛;少数病人身体的其他地方也可见有皮疹。此外,患者的口腔黏膜可出现红斑、紫癜、颊黏膜糜烂、咽炎、唇炎及口角炎等。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前驱症状:发热,发疹前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低热。
肌痛:常表现为小腿酸痛、腰部酸痛等。
关节痛:如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乏力:全身无力,精神不佳。
皮疹:前驱症状后 2~4 天出现手、足轻度水肿和红斑,伴有紫癜(皮肤红色或紫色的小出血点)。皮损可扩展至腕部及踝部,呈手套及短袜状分布。少数病人皮疹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地方。
其他症状:口腔黏膜红斑、皮肤出血点,颊黏膜糜烂伴疼痛等。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肤感染
咽炎
唇炎
口角炎
病因
本病患者大多为人类细小病毒 B19(PVB19)感染所致。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 EB 病毒感染可能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人类细小病毒 B19 感染:可引起血液中红细胞产生病变,导致该病的发生。
其他的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 EB 病毒等感染引起血液中红细胞产生病变,导致该病的发生。
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分散片也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哪些人容易患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
接触史:接触过传染源,如麻疹患者、传染性红斑患者等。
用药史:服用过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
幼儿:幼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此病。
青年:虽然青年人抵抗力较强,一旦感染病毒后易出现皮肤损害。
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例如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等。
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热;
手足红斑、水肿、紫癜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若出现高热不退,大面积皮肤感染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感染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是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时,根据典型的症状表现和血清学检测,即可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测体温:检查是否有发热,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视诊及触诊:观察患者是否有双手足腕踝部以下有手套及短袜状分布的红肿、紫癜、丘疹性皮疹,查看是否伴有口腔黏膜红斑、糜烂及瘀点,对该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对病情进行评估。
血清抗人类细小病毒 B19 IgM 型抗体阳性:通过查血明确有无该病毒感染。
组织病理:为有创性检查,取患者皮肤组织标本后,通过免疫组化来检测是否存在细小病毒 B19 抗原,以明确发病原因。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发烧吗?发烧多长时间了?
皮疹是在发烧前还是发烧后出现的?
皮疹持续时间有多久了?
口腔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不舒服?
出现上述表现之前有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有去其他的医院看过吗?诊断是什么?用过什么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严重吗?
这个病需不需要治疗?
这个病治疗效果怎么样?
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本病是否会传染?
本病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可针对发热和皮疹做针对性处理,必要时可尝试广谱抗病毒药物。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布洛芬等,可以退烧以及缓解患者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干扰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广谱抗病毒药物可以杀灭病毒,加快病情恢复。
其他治疗方法
保湿霜或者身体乳外用:增加皮肤保湿能力,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可以加速皮肤损害痊愈。如有条件,需要每天使用。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若接受正规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痊愈速度,一般无后遗症。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一般 1~2 周可自行痊愈,一般无后遗症。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如果出现新的皮疹、红斑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非甾体抗炎药对肝肾功能可能有损伤,过量服用可引起肝肾功能障碍(可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乏力、易疲劳、嗜睡、皮肤粗糙、水肿、皮肤出血、眼睑水肿、夜尿增多、肉眼血尿等)。
皮肤活检术后注意事项:术后 24 小时内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如有可先按压止血;如不能自己处理,可去就近医院处理。术后每隔 1~2 天换药,观察切口情况,根据伤口部位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 10~14 天拆线。
日常注意事项:
细小病毒 B19 可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因此在感染期内不要进行献血等行为。避免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若出入人多场合应戴好口罩。家里注意通风,早晨或傍晚开窗通风至少 1 小时。
女性在妊娠期感染了细小病毒 B19,可将该病毒传播给胎儿。当先天性感染发生在 20 孕周内时,胎儿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最大。因此应到产科进行系列的胎儿超声检查,对于严重感染的胎儿,需要胎儿宫内输血和胎儿数字化分析进行处理。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接触人类细小病毒 B19 感染人群。
冬末、夏初的时候,尽量少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在广场、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应佩戴好口罩。
尽量不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分散片这种药物。
幼儿和青年应注意加强锻炼如每周运动 2~4 次,避免熬夜(尽量每晚 11 点前入睡),多吃蔬菜水果等来提高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