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因外伤引起的下颌骨断裂。骨折线可为单发,亦可为多发或粉碎性。好发于颏部中线、颏孔区、下颌角部和髁状突颈部。
流行病学数据多变。在颌面部骨折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约占 36%。
病因主要为外伤,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所致,少部分可由于医源性(如拔阻生牙劈冠)损伤,战时多由于弹片或破片伤所致。危险因素为进行各种容易导致损伤的运动。
可根据骨折部位分为正中联合部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角骨折、髁突骨折。
主要症状:面部肿胀、出血、疼痛,牙龈撕裂,咬合错乱,张口受限,下唇麻木等。
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关键为骨折的解剖复位,功能稳定性固定,治疗难点为骨折段的正确复位及固定。
疾病的主要危害:易造成咬合错乱,面部畸形。
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外伤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症状
面部肿胀、出血、疼痛、咬合错乱等症状是下颌骨骨折最典型的症状。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
面部肿胀、出血:下颌骨骨折典型的症状。变现为骨折区域面部组织的肿胀、淤青、出血。
面部不对称:因骨折部位的移位导致面部外形变化。
牙龈撕裂:骨折处常可见牙龈撕裂,出血及水肿。
张口受限:由于疼痛和升颌肌群痉挛,多数下颌骨骨折伤员有张口受限症状。
疼痛。
咬合错乱:早接触、开牙合、反牙合等多种情况。
骨折部位活动:正常情况下下颌骨运动时是整体运动,骨折时该部位才会出现异常活动。
下唇麻木:下颌骨骨折时,突然的撕裂或牵拉常会损伤下牙槽神经,出现下唇麻木。
下颌骨骨折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下颌骨骨折严重时,可并发颅脑损伤、脑脊液漏、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包括:
颅脑损伤;
脑脊液耳漏;
呼吸困难;
外耳道流血;
感染。
病因
下颌骨骨折常见的病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打损伤及运动损伤所致,少部分可由于医源性(如阻生牙劈冠)损伤。战时多由于弹片或破片伤所致。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交通事故;
工伤事故;
跌打损伤;
运动损伤;
医源性损伤;
战时弹片伤。
哪些人容易患下颌骨骨折?(危险因素)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或司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工人:高空坠落伤;
运动爱好者:摔伤;
酗酒者:酒精因素导致暴力致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骨质疏松的患者;
儿童:摔伤;
军人:战时弹片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面部肿胀、出血;
面部不对称;
牙龈出血、疼痛;
张口受限;
下唇麻木;
牙齿咬合关系错乱。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下颌骨骨折?
当医生怀疑是下颌骨骨折时,将通常进行视诊、触诊、咬合关系检查,在有面部畸形、骨折段异常动度、咬合错乱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 X 线、CT 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观察面部有无畸形,面部有无出血、肿胀、外形改变,有无张口受限等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触诊:通过触诊患区有无组织的凹陷、台阶感,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
咬合关系检查:检查咬合关系,是否有早接触、开牙合、反牙合等多种情况。
X 线平片:一般选择下颌曲面体层片和下颌骨正位片,来帮助定位骨折,怀疑有髁突骨折时,选择下颌开口后前位片。另外,下颌横断咬合片可以很好显示下颌正中骨折,该片位还可以协助评价颏部舌侧骨板骨折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斜形骨折。
CT:轴位、冠状位结合三维重建 CT 影像可以更为准确显示下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髁突骨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生的创伤?
什么原因导致的创伤?
有没有跌倒?
下唇有没有麻木症状?
上下牙齿能正常咬合吗?
牙龈疼不疼?
嘴巴能正常张开、关闭吗?
有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手术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会不会有后遗症?
治疗后会留疤吗?
怎么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治疗
一句话总述: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复位骨折段,并予以固定。
药物治疗
止痛药:降低患者牙龈撕裂,骨折导致的疼痛。适用于骨折后无移位的保守治疗。如布洛芬等;
消炎药:预防感染。适用于骨折后无移位的保守治疗。如阿莫西林等。
手术治疗
单颌固定:对下颌骨进行固定,主要用于线性并且移位不大的骨折;
颌间固定:指利用牙弓夹板将上、下颌单颌固定在一起的方法。是颌面外科最常使用的固定方法。单纯采用该方法治疗骨折,一般固定 4~6 周,目前,它的作用只是在术前牵引和手术中维持咬合关系;
坚固内固定:通过创口或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线两端的骨面,然后采用接骨板、加压板、拉力螺钉、修复重建板等器材和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固定后能保证骨折片保持在复位后的正常位置,不会再移位,并避免骨折断端受到不良应力干扰的骨折固定方法;
手术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适应证较宽。骨折段移位较久,已有纤维性愈合或骨性错位愈合,手法和牵引都不能复位时,则应施行手术切开复位。
其他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在颌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较活动,可用手将移位的骨折段回复到正常位置。
牵引复位:颌骨骨折后,经过四周以上,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手法复位不成功,可采用牵引复位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骨折处可发生纤维组织愈合,可发展为颞下颌关节强直及瘢痕挛缩,易致长闭口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骨折患者可能有颅脑损伤、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就诊,可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自由开口进食,生活质量提高。
日常注意
保持患处及手术部位卫生,防止感染,适当功能锻炼。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勿用手搔挠,防止影响伤口愈合,避免感染。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从医嘱服药,疼痛时可以服用止痛药、消炎药。若疼痛不能忍受,需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 4 周复查,复诊时行 X 线检查骨折段对位及愈合状况。
饮食:清淡、流质饮食,甚至无渣、流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餐少食。
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以改善其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情况。术后 7~10 天即可逐步进行颞下颌关节功能锻炼,进行张闭口及侧方咬合运动,必要时可辅用筷子和木楔子、开口器等 ,每天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 ,注意动静结合直至全部功能恢复。
其他: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预防
运动及作业时谨慎,做好防护,防止运动伤。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遵守交通规则,勿随意闯红灯;
高危职业要谨慎,作业时做好防护;
运动爱好者平时注意安全,勿随意挑战极限运动;
戒酒。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骨质疏松的患者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补钙;
儿童运动时监护人做好监护;
军人作战时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