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是什么?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怎么办?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症状有哪些?

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损害。感染往往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宿主,属于条件性感染。临床表现轻,对一般的抗结核药物反应较差,而其他抗菌药物可能有效。

概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损害。感染往往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宿主,属于条件性感染。临床表现轻,对一般的抗结核药物反应较差,而其他抗菌药物可能有效。

症状

临床表现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为丘疹、斑块、脓疱、伴感染的结节、溃疡或孢子丝菌病样皮损等,缺乏特异性。以下是引起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及其临床表现。

1.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主要引起患者的肺部、颈部淋巴结和皮肤感染,皮肤感染表现为红斑、脓肿、结节、脓疱、疣状皮损和溃疡等。

2.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多见于游泳池或海水中的游泳者或渔场工作人员的皮肤擦伤处,如手、足、膝、踝、指(趾)部皮肤,开始呈红褐色小丘疹、小结节或斑块,以后可软化破溃成浅表性的小溃疡,但不形成瘘管。病变呈自限性,一般在数月内自愈,个别病例可持续十余年。

3.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可导致慢性溃疡、结节等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可出现多发性皮肤脓肿,脓肿较深继之出现脓疱和溃疡,患者无自觉症状,无高热、寒战、咳嗽及其他系统症状。

4.鸟分枝杆菌复合体皮肤感染

临床皮肤损害为多发溃疡与结节,皮损类似瘤型麻风,也可表现为脂膜炎。是获得性遗传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条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病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常与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交叉抗原性,但又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一般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非结核分枝杆菌在水或其他环境中的直接接种可能是软组织感染患者的病原来源,其致病菌主要包括堪萨斯分枝杆菌、海鱼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等。

就医

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2.组织病理学检查早期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晚期多呈结核样结节,较少出现干酪样坏死。

3.细菌学检查抗酸染色不易发现病原菌。

4.细菌培养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色素,尿素酶实验阳性,室温可生长。

5.必要时,可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病原体。

诊断

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诊断要点如下。

1.患者有外伤史。

2.皮损表现为丘疹、红斑、脓肿、结节、脓疱和溃疡等。

3.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4.组织病理学晚期多呈结核样结节,较少出现干酪样坏死。

5.细菌培养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产生色素。

鉴别诊断

1.结节病

其结节较狼疮结节坚实,有浸润感。一般不破溃,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2.着色真菌病

损害为疣状增生的斑块,炎症明显,真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查到真菌。

3.放线菌病

患部坚硬,为一片大而深的浸润性斑块,破溃后流出带有硫磺色颗粒样的脓液,可找到菌丝。

4.孢子丝菌病

损害常沿淋巴管排列成串珠状,淋巴结常不增大,可培养出孢子丝菌。典型的组织病理改变常显示特殊的3层结构:中央是化脓层,为中性粒细胞;其外为结节层,为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最外层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目前已发现有百余种,不同种类的分枝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分枝杆菌菌种或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对经典的抗结核药物敏感,应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坚持治疗1~2年。海鱼分枝杆菌感染虽可自愈,但时间较久,可采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利福平等治疗并配合热疗。瘰疬分枝杆菌对一般抗结核药物不敏感,可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鸟分枝杆菌复合体皮肤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联合乙胺丁醇或利福平。

日常注意

注意避免外伤,提高机体抵抗力。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细数奶瓶选购的那些门道

2023-9-7 23:23:44

药品

维生素D2胶丸的功效与作用-维生素D2胶丸说明书

2023-8-3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