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什么?多囊卵巢综合征怎么办?多囊卵巢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偏头痛会引起强烈的、跳动性头痛,这会使患者的神经非常敏感,即使是最轻微的触碰,也会感到疼痛,称之为触觉过敏性疼痛。皮肤异常性疼痛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50%~80%,较其他伴随症状常见。反复偏头痛发作会导致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功能失调,而功能失调介导了超出头部的皮肤异常性疼痛,这一结果也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痛觉超敏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就能诱发疼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或不适是由外周及中枢感觉神经元敏化介导产生的,痛觉超敏分为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两种形式。作为偏头痛中枢敏化的外在征象,皮肤异常性疼痛表现为患者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如梳头、淋浴、戴耳环或戒指、穿紧身衣、暴露于过冷过热的环境中时)都会有疼痛经历,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可出现。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公认的偏头痛治疗药物为曲坦类,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这种药物能阻止皮肤异常性疼痛。发作期皮肤痛觉超敏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共病的标志,并可增加偏头痛患者的自杀率。疼痛是不舒服的,但也可能是有利的。它对身体发出警告,提示可能受伤了,应停止去做那些可能会引起伤害的事情。如有需要,应该去治疗。然而,该疼痛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影响的疼痛。研究发现,异常性疼痛的出现可能是偏头痛慢性化的预测因素。异常性疼痛被观察到在慢性和转换型偏头痛患者中更加常见。

别称

多囊卵巢

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性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1]。也是女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在青春期发病。

在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常见于无排卵性不孕妇女和有多毛症状的妇女。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雄激素过多、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代谢性紊乱和遗传、环境因素相关。

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多毛、难治性痤疮、脱发、肥胖和黑棘皮症等,远期可增加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治疗主要以调整月经周期,减轻雄激素过多,纠正代谢异常为目的。多以改变生活方式、减重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以增加妊娠机会。

对有妊娠要求的女性给予促排卵治疗。

积极治疗,遵医嘱服药,保持月经规律,是治疗疾病和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哪些症状?

月经失调:患者初潮年龄多正常,但常在初潮后出现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少或闭经。临床上可见从月经稀发(月经周期逐渐延长)至闭经的发展过程。少数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不孕:由持续的无排卵状态导致不孕。异常的激素环境可影响卵子的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甚至胚胎的早期发育,即使怀孕也容易流产。

雄激素过多症的皮肤表现:不同程度的多毛、痤疮、脱发等症状。

多毛:以性毛(腋毛和阴毛)为主,尤其是阴毛,甚至下延至肛周,上及腹股沟或腹中线。毛发也可分布于面部口周、乳房、下颌、大腿等处。

难治性痤疮:皮脂腺分泌过盛可出现痤疮,多分布在额头、颧部和胸背部,伴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具有症状较重、持续时间长、对治疗反应差和顽固难愈等特点。

脱发:可表现为雄秃(头顶-额角部头发稀疏脱落)或女性型秃头(分布在头顶,早期通常表现为中线部分呈“圣诞树”样变宽)。

肥胖:部分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不小于 25。

黑棘皮症:局部皮肤出现天鹅绒样、片状、角化过度,呈灰棕色的病变,常分布在颈后、腋下、外阴、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

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肿瘤: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谢紊乱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

糖尿病:代谢性紊乱、肥胖,易发展为隐性糖尿病或糖尿病。

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雄激素过多:卵巢内雄激素过多可能是不排卵和形成多个卵巢“囊肿”的原因。

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主要是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失调,还是卵巢和/或肾上腺类固醇失调引起的,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代谢性紊乱:还有证据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由代谢性紊乱(包括胰岛素抵抗)引起。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明显家族聚集性,也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就医

出现何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则、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脱发、难治性痤疮、肥胖等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妇科

医生如何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月经情况、生育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等,结合体格检查、妇科检查及相关检查确诊。

体格及一般检查:了解有无高血压和肥胖,确定肥胖类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及计算体重指数及腰臀比。

妇科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盆腔炎性疾病。

血清激素检查:了解激素改变情况,如雄激素过多、雌酮过多、黄体生成素/卵泡雌激素比值增大;胰岛素过多。

B 超检查:一侧或双侧卵巢中可见 12 个及以上 2~9 毫米直径卵泡,卵巢体积大于10立方厘米。引导超声检查较为准确,无性生活史的患者应经直肠超声检查。对于准备怀孕的患者,可以通过阴道 B 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明确排卵日以指导同房。

输卵管通畅程度检查:适用于促排卵治疗后,若排卵正常,仍然 3~6 个周期未孕,同时满足未避孕时间满 1 年的患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月经的情况如何?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量是否正常?有无痛经?

有无性生活?有无分娩及流产?

身高、体重是多少?

是否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肿瘤病史、秃头?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检查?

会不会影响怀孕?

需要怎样治疗?

治愈后会复发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女性

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

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可控制月经周期,尤其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生育期患者。但口服避孕药有潜在风险,应遵医嘱服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血糖、血脂变化。

间歇性或连续性孕激素治疗:适用于无严重高雄激素症状和代谢紊乱的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雄激素水平。

二甲双胍:研究表明该药可使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恢复排卵性月经。该药对子宫内膜的保护作用尚未充分确定。

减轻雄激素过多症状

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为治疗多毛症状的一线用药。

抗雄激素药物:通常在给予至少 1 个月的雌-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后,才启用抗雄激素药物。因为毛囊的生长期约为 6 个月,因此开始治疗的 6 个月内可能都不会有明显效果。治疗 6 个月后若效果不好,可考虑改变药物剂量、换药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停药后症状会复发。

直接脱毛:电解术、激光脱毛术(激光和强脉冲光)或使用依氟鸟氨酸乳膏。

纠正代谢异常

生活方式改变(限制饮食热量,并结合运动):减重是一线治疗方法。

胰岛素抵抗或 2 型糖尿病药物:适用于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的患者,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利拉鲁肽等。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治疗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

抑郁焦虑治疗

适用于合并抑郁或焦虑的患者,但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明确。

对于有妊娠要求的女性

改变生活方式

限制热量并结合运动以减重。

促排卵治疗

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主要药物有来曲唑、枸橼酸氯米芬、二甲双胍和促性腺激素治疗,应遵医嘱用药,以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卵巢楔形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以破坏产生雄激素的卵巢间质,增加妊娠机会。主要合并症为盆腔粘连,偶有卵巢萎缩。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适用于促排卵治疗 6 个周期无排卵,或有排卵但未怀孕的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但会增加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服用二甲双胍有助于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

日常注意

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规律运动以减轻体重,预防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积极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保持月经规律,预防子宫内膜癌。

暂无生育要求时,注意避孕,防止意外怀孕。

预防

规律生活,控制糖分及油脂的摄入,控制体重。

平时注意记录月经周期,一旦有月经不规律发生,尽早就医。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日常洗澡的3大禁忌

2023-10-1 23:23:44

疾病

B链球菌群感染是什么?B链球菌群感染怎么办?B链球菌群感染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