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是什么?动脉导管未闭怎么办?动脉导管未闭症状有哪些?

急性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输卵管卵巢脓肿,以及扩散后产生的盆腔腹膜炎和肝周围炎,以急性输卵管炎最常见。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和原本寄居在阴道内的细菌。急性盆腔炎好发于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常见的风险因素有:年龄为 15~25 岁;性活跃;性卫生不良;有宫颈炎及阴道炎;有过宫腔内手术操作;阴道分娩、剖宫产、流产;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盆腔炎复发等。炎症轻重及范围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典型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重者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急性盆腔炎若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导致慢性盆腔痛、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输卵管及卵巢囊肿、脓肿;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堵塞及盆腔粘连等;甚至不孕。如果出现下腹疼痛、活动或性生活后加重、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结合辅助检查,做出临床诊断。急性盆腔炎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手术多以切除病灶为主。预防急性盆腔炎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及时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等其他妇科炎症。

别称

PDA

概述

胎儿时期,胎儿肺部不进行呼吸,而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动脉导管是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正常血流通道,肺动脉内的血液通过动脉导管直接导入主动脉。

当胎儿出生之后,脐血管被阻断,肺部呼吸建立,整个血氧循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之动脉导管就应该逐渐自行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就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动脉导管,在婴儿出生后 1 年仍未关闭[1]。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0%~21%[1]。女性发病是男性的两倍。约 10% 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其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3]。临床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女婴、家族病史,风疹感染[1][3]。

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如果细小,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如果粗大,在出生后不久婴儿就可能显示出心衰的迹象,例如气急,心跳加快,容易疲乏出汗,生长发育落后[3]。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3]。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早产儿以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为主,多数动脉导管可逐渐自行关闭[2][3]。对于未能实现关闭者,可接受适合的介入或手术方法得以关闭[2][3]。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但需要进行长期监测病情[3][4]。

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有哪些症状?

未闭的动脉导管细小者,婴儿可能在出生后很长时间里,甚至成年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3]。如果未闭的动脉导管粗大,在出生后不久,婴儿就可能显示出以下临床症状和体征:

易疲倦、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心跳快、哭闹时容易出汗;

喂养困难、生长缓慢;

易患呼吸道感染。

动脉导管未闭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较为严重的动脉导管未闭,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3]:

肺动脉高压: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晚期严重并发症,产生的逆向分流可导致永久性肺血管损伤,下半身发紫;

充血性心力衰竭:造成左心室肥厚扩大,功能衰竭,无法有效泵出血液;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心脏畸形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感染。

病因

动脉导管未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3]。

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性别:女婴的发病风险是男婴的 2 倍[3]。

早产儿[3]。

低出生体重儿[1]。

家族遗传病史: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3]。

妊娠期间感染风疹: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并经婴儿的循环系统散播,有可能破坏心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婴儿玩耍、运动或喂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气急、疲倦;身体瘦弱,发育迟缓等症状,应立即就诊[3]。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儿,出生后常规体检时就能发现心脏杂音[4]。

就诊科室

小儿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心脏听诊,可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心脏缺陷[3]。

心电图: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有心脏缺陷或心律异常[3]。

影像学检查[3]: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医生鉴别是否存在动脉导管未闭,观察心脏是否扩大,并判断心脏功能是否良好。该项检查对于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胸部 X 光片:检查心肺具体情况,了解除了心脏问题,是否还存在其他病变。

心导管检查:有助其他合并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确诊。

主动脉造影:插管通过动脉导管进入主动脉,观察造影剂进入肺动脉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或患儿家长哪些问题?

有哪些表现?出现多久了?会不会自行缓解?

症状是持续性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是否治疗过,效果如何?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加重?

患儿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导管未闭?

都需要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是否需要手术?能否微创?

孩子长大成人后再治行不行?

是否会造成什么后遗症?

是不是手术完就不能剧烈运动了?

再生二胎会不会还得这个病?

治疗

治疗原则是确保动脉导管关闭,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儿以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为主,多数动脉导管可逐渐自行关闭[2][3]。如一岁后未关闭者可采取适合的介入或手术[2][3]。

如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观察等待:早产儿的动脉导管绝大多数最终都会自行关闭,在此期间,医生会监测患儿的心脏情况,确保其正常关闭。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对早产儿使用药物,促进动脉导管关闭。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例如,布洛芬 (ibuprofen);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上述药物对于足月婴儿,以及其他儿童或成人患者无效。

手术治疗[3]

如果药物治疗未能起效,且患儿的病情严重,造成并发症,医生会建议进行外科手术闭合。一般在学龄前治疗效果较好。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儿的肋骨间做一个小切口,抵达心脏部位后,缝合或夹闭开放的动脉导管。

手术后,患儿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一般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心导管介入治疗[3]

医生将一根细长的导管经由人体的大血管,穿入心脏,随后采用封堵器将动脉导管封闭。

该项治疗过程相对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

不适合过于幼小的婴儿,如果患儿症状不严重,医生会建议待学龄前(6 岁左右)接受此项治疗。

日常注意

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但需要长期监测病情[3][4]。

在康复过程中,应休息静养,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需要做到营养丰富、均衡,患儿的体重可快速增加,达到正常水平。

应鼓励患者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患者在术后需要接受长期的随访,监测病情是否发生变化。

若患者感觉不适要及时就诊,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

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目前尚无预防措施[2]。出生后早期发现该病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疾病

先天性盘状半月板是什么?先天性盘状半月板怎么办?先天性盘状半月板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

疾病

牙齿疾病是什么?牙齿疾病怎么办?牙齿疾病症状有哪些?

2023-7-22 1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