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PDA
概述
胎儿时期,胎儿肺部不进行呼吸,而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动脉导管是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正常血流通道,肺动脉内的血液通过动脉导管直接导入主动脉。
当胎儿出生之后,脐血管被阻断,肺部呼吸建立,整个血氧循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之动脉导管就应该逐渐自行关闭。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就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动脉导管,在婴儿出生后 1 年仍未关闭[1]。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0%~21%[1]。女性发病是男性的两倍。约 10% 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其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3]。临床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女婴、家族病史,风疹感染[1][3]。
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如果细小,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如果粗大,在出生后不久婴儿就可能显示出心衰的迹象,例如气急,心跳加快,容易疲乏出汗,生长发育落后[3]。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3]。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早产儿以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为主,多数动脉导管可逐渐自行关闭[2][3]。对于未能实现关闭者,可接受适合的介入或手术方法得以关闭[2][3]。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但需要进行长期监测病情[3][4]。
症状
动脉导管未闭有哪些症状?
未闭的动脉导管细小者,婴儿可能在出生后很长时间里,甚至成年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3]。如果未闭的动脉导管粗大,在出生后不久,婴儿就可能显示出以下临床症状和体征:
易疲倦、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心跳快、哭闹时容易出汗;
喂养困难、生长缓慢;
易患呼吸道感染。
动脉导管未闭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较为严重的动脉导管未闭,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3]:
肺动脉高压: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晚期严重并发症,产生的逆向分流可导致永久性肺血管损伤,下半身发紫;
充血性心力衰竭:造成左心室肥厚扩大,功能衰竭,无法有效泵出血液;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心脏畸形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感染。
病因
动脉导管未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具体机制不明,可能与基因缺陷有关[3]。
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性别:女婴的发病风险是男婴的 2 倍[3]。
早产儿[3]。
低出生体重儿[1]。
家族遗传病史: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3]。
妊娠期间感染风疹: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并经婴儿的循环系统散播,有可能破坏心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婴儿玩耍、运动或喂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气急、疲倦;身体瘦弱,发育迟缓等症状,应立即就诊[3]。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儿,出生后常规体检时就能发现心脏杂音[4]。
就诊科室
小儿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心脏听诊,可初步了解是否存在心脏缺陷[3]。
心电图: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有心脏缺陷或心律异常[3]。
影像学检查[3]: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医生鉴别是否存在动脉导管未闭,观察心脏是否扩大,并判断心脏功能是否良好。该项检查对于临床诊断非常重要。
胸部 X 光片:检查心肺具体情况,了解除了心脏问题,是否还存在其他病变。
心导管检查:有助其他合并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确诊。
主动脉造影:插管通过动脉导管进入主动脉,观察造影剂进入肺动脉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或患儿家长哪些问题?
有哪些表现?出现多久了?会不会自行缓解?
症状是持续性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是否治疗过,效果如何?
发生什么情况会造成症状加重?
患儿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导管未闭?
都需要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是否需要手术?能否微创?
孩子长大成人后再治行不行?
是否会造成什么后遗症?
是不是手术完就不能剧烈运动了?
再生二胎会不会还得这个病?
治疗
治疗原则是确保动脉导管关闭,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儿以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为主,多数动脉导管可逐渐自行关闭[2][3]。如一岁后未关闭者可采取适合的介入或手术[2][3]。
如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观察等待:早产儿的动脉导管绝大多数最终都会自行关闭,在此期间,医生会监测患儿的心脏情况,确保其正常关闭。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对早产儿使用药物,促进动脉导管关闭。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例如,布洛芬 (ibuprofen);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上述药物对于足月婴儿,以及其他儿童或成人患者无效。
手术治疗[3]
如果药物治疗未能起效,且患儿的病情严重,造成并发症,医生会建议进行外科手术闭合。一般在学龄前治疗效果较好。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儿的肋骨间做一个小切口,抵达心脏部位后,缝合或夹闭开放的动脉导管。
手术后,患儿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一般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心导管介入治疗[3]
医生将一根细长的导管经由人体的大血管,穿入心脏,随后采用封堵器将动脉导管封闭。
该项治疗过程相对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
不适合过于幼小的婴儿,如果患儿症状不严重,医生会建议待学龄前(6 岁左右)接受此项治疗。
日常注意
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但需要长期监测病情[3][4]。
在康复过程中,应休息静养,避免剧烈运动。
饮食需要做到营养丰富、均衡,患儿的体重可快速增加,达到正常水平。
应鼓励患者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患者在术后需要接受长期的随访,监测病情是否发生变化。
若患者感觉不适要及时就诊,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
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目前尚无预防措施[2]。出生后早期发现该病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