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
概述
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是指在应用精神活性物质后所产生心理、生理症状、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这些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物质、镇静安眠药、麻醉剂、兴奋剂以及农药、一氧化碳、重金属等。急性中毒或戒断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精神病状态,慢性中毒可出现人格改变、遗忘综合征和痴呆。
全球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但目前缺乏权威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该病的发生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联系密切。
该病按所服用精神活性物质种类可分为:巴比妥类及其他镇静安眠药依赖、抗焦虑药依赖、其他镇痛药依赖、苯丙胺类药物依赖、可卡因类依赖,和大麻类依赖等。
该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冲动(伤人、自伤、毁物)行为、情感障碍,还可出现躯体不适、戒断症状、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方法基本与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方法相同。戒药应该在住院条件下,严格按照精神病院制度进行。住院期间也应杜绝一切药物来源,禁止将药带进医院,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甚至导致精神障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该病患者一旦戒药即可出现一定的躯体和精神症状。轻者只感到难受,全身不适感,重者可威胁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少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脱离毒品后仍长期残留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
症状
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冲动(伤人、自伤、毁物)行为、情感障碍。还可出现躯体不适、戒断症状、意识障碍等症状。
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精神症状:典型的精神症状是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表现为失眠、反应减慢、无目的乱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易激惹、言语兴奋、欣快但易疲劳。
躯体及神经系统症状:面色灰暗、皮肤无光泽;食欲下降,胃肠功能不良;消瘦、无力;多汗,一紧张则大汗淋漓;性功能明显低下或消失。
戒断综合征:一般于停药后几日内出现,依赖的剂量越大,戒断症状越重。表现为周身不适、心慌、流泪、直立性低血压、可有癫痫发作,少数病人可有幻觉、妄想、兴奋、冲动、言语杂乱、猜疑等类似重性精神病的症状。
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营养不良
免疫力低下
感染性疾病
病因
该病的病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联系密切。
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吸烟饮酒过度:可受其他家庭成员影响,模仿其他家庭成员。
毒品吸食:首次使用药物的年龄往往发生在心理发育的易感期(青少年期)。
医疗上,药物使用不当或职业的方便,导致麻醉品及精神药物依赖。
遗传、代谢、神经生化等个体化差异,致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耐受性不同,成瘾的易感性也不同。
具有反社会性、情绪调节差、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即刻满足的人格特点。
精神病理因素:精神疾病患者服用成瘾性药物以减轻症状。
哪些人容易患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
青壮年和青少年。
文化程度低、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好奇心强、控制力差者。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易受他人影响和诱惑而服食精神活性物质。
无职业和从事体力劳动者,因其经济状况较差,容易被环境、经济影响而寻求精神麻醉。
就医
如果服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幻觉、妄想、冲动(伤人、自伤、毁物)行为、情感障碍、躯体不适、戒断症状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出现意识障碍,心慌,昏迷等症状时,需要拨打 120 或紧急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
消瘦、无力;
多汗;
情感障碍;
精神症状(幻觉、妄想、反应减慢、无目的乱走、烦躁不安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意识障碍;
停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戒断症状(周身不适、心慌、流泪、直立性低血压、癫痫发作等)。
建议就诊科室
精神病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
当医生怀疑是非依赖性物质伴发依赖时,将通过实验室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结果予以确诊。
具体检查如下:
实验室检查:目的是检测有无活性物质或药物服用史,检测内容包括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排泄物等。
核磁共振检查(MRI):目的是分析物质或药物的成分是否属于某类精神活性物质,该检查是对患者所服用的活性物质进行检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平时酗酒吗?经常抽烟吗?一天大概抽多少?
有没有服用过毒品?
服用过其他精神活性类药物吗?多久了?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现在还在服用吗?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能完全治好吗?
会复发吗?
治疗
对于产生依赖性且戒断症状比较严重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首先对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其继续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治疗方法基本与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方法相同。戒药应该在住院条件下,严格按照精神病院制度进行。住院期间也应杜绝一切药物来源,禁止将药带进医院,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药物治疗
美沙酮:可用于阿片类依赖,能有效地控制戒断症状。
可乐定:可用于阿片类依赖和戒除烟瘾的替代疗法。
尼古丁:烟草戒断可选用尼古丁替代疗法。
胰岛素:减轻各种躯体及自主神经症状。
冬眠合剂:可减轻戒断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冷火鸡戒断法:是指硬性停药,可用于阿片类药物的戒断治疗。
心理治疗:作用是减轻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再犯病率。对所有患者都要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知疗法:作用是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提高戒药动机。
行为治疗,包括:
厌恶疗法:作用是使患者对不良行为产生反感,减少不良行为。
松弛疗法:作用是用精神放松代替吸烟等,用于对抗不良情绪。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疾病自然发展、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病情加重,出现意识障碍、戒断症状等,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少部分患者预后不良,脱离毒品后仍长期残留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负担。预后情况可能与首吸年龄、吸毒年限以及是否有精神病家族史等多种因素有关。
日常注意
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该避免再次服用精神活性物质,坚持服药,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不能私自减药、停药,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复查:患者应每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等。
饮食:应以易消化饮食为主,合理膳食,充足营养;忌辛辣、油腻饮食。
运动: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吸烟、戒酒:对于吸烟饮酒过度的患者必须戒烟戒酒。
预防
提高自身对疾病的认知,加强自身管理,保持积极心态,主动避免服用依赖性物质。
积极参加相关疾病宣教活动,提高自身对疾病危害的认知,避免服用精神活性物质。
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御毒品等诱惑,避免因好奇或从众心理等而服用精神活性物质。
生活较困难的,可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增加与人交流等方式,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保持积极心态,避免因寻求精神麻痹而服用精神活性物质。
对依赖性物质代谢速度慢、易成瘾者,严格避免服用任何剂量的精神活性物质。
对于需要服用依赖性物质来减轻其他疾病症状者,应尽量选用其他药物或成瘾性较小的药物,避免过度依赖精神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