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腹膜刺激征是由于感染、化学性物质(如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或损伤等因素,感染进入腹腔,腹膜立即出现充血、水肿、渗液等炎症反应,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的一种体征。
按发病原因和感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按炎症波及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
临床上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分别占急性腹膜炎的 2% 和 98%,严重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死率在 20% 以上。
主要为腹膜炎症引起,多发生在腹腔创伤手术、内脏器官重度炎症以致渗出、穿孔和坏死之后;腹腔内没有原发感染灶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由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引起。
主要表现为腹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腹腔脏器穿孔、损伤。本病发病急,发展快,严重时患者常伴大汗淋漓、高热、全身虚弱无力、不语等症状。
治疗需积极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存在的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或通过引流而消失。
腹膜炎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急性腹膜炎的预后较过去已有改善,但病死率仍在 5%~10%。发生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的原发性腹膜炎甚至高达 40%。肠梗阻、腹腔脏器损伤病情发展快,可致患者死亡,常以休克为主。
绝大部分急性腹膜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可治愈,仅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肠粘连、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急性腹膜炎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抗生素全程足量应用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痛苦及经济负担。
症状
主要为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可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腹膜刺激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诱发因素、腹腔脏器损伤部位及轻重不同,症状表现也会有所差别。
腹膜感染
由于感染的部位及发展过程不同,腹腔感染的临床表现常各不相同。
发热。
呕吐。
腹痛。
腹泻。
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腹腔引流物为脓性等。
肠梗阻
阵发性腹痛。
恶心。
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等。
腹腔脏器损伤
胃损伤: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物含血液,腹部压痛明显,腹肌强直(尤以上腹部显著),肠蠕动音消失,肝浊音界消失。
脾破裂:开始时疼痛局限于左上腹,逐渐表现为全腹疼痛,但仍以左上腹最显著,腹肌强直、触痛、反跳痛,可伴恶心、呕吐等。
肝胆损伤: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和右侧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刺激膈肌,则有呃逆和右肩牵涉痛。
肠穿孔: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增高。
肾损伤:表现为腰部疼痛,且常扩散到肩部,有压痛,有时尚可扪及包块,腰肌强直,出血较多而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血和尿液外渗,因感染而使体温增高,重者更可出现高热、寒颤及全身中毒症状。
腹膜刺激征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可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引起腹膜炎的因素,如腹部感染、穿孔、梗阻、外伤、内脏损伤出血,均可诱发腹膜刺激征。
腹膜刺激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没有原发感染灶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其病原菌来自腹腔外病灶,主要为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肠道杆菌属,经血运、淋巴或女性生殖道侵入腹腔。
继发性腹膜炎:由腹腔内原有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导致,原发病主要有腹腔内脏器的炎症、坏死和梗阻或穿孔破裂。继发性腹膜炎多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尤以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多见。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由肠道菌群改变、肠道壁通透性增加、肠道免疫功能减退导致。
哪些人容易患腹膜刺激征?
饮酒,进食大量高脂、高蛋白食物者。
胃溃疡、胆道疾病、胰腺炎症、肾结石、肝硬化等腹腔脏器疾病者。
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者。
就医
继发性腹膜炎引起的腹膜刺激征有发病突然、变化快等特点,如出现症状,建议立刻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腹部疼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伴或不伴发热、恶性、呕吐等,无论是腹部脏器损伤,还是原发性感染引起,建议尽快至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消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膜刺激征?
根据患者腹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腹部 X 线检查见肠腔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气液面等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见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出脓性液体、肠内容物、胆汁等可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表示腹腔内感染严重,但有时两者反而下降;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下降,提示腹腔内出血可能;结合血压和心率,可判断出血速度及出血量。
尿常规:出现肉眼血尿或镜检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损伤可能;尿胆红素阳性,提示肝胆疾病;尿淀粉酶升高,提示急性胰腺炎可能;尿妊娠试验阳性,提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可能。
超声检查:可显示腹腔积液、肠腔积气积液扩张、胆道胰腺疾病,胆道疾病征像为胆囊胆管扩张、胆囊胆管内结石、胆囊窝积液。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的征象为“实质性脏器包膜不完整,腹腔内积液”。
X 线腹部平片:可以显示消化道梗阻和穿孔。
消化道梗阻的立位平片征象为“胃肠内积液积气扩张,严重时可有多发阶梯状液平”。
消化道穿孔的立位平片征象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口服造影剂后可见漏出现象”。
腹部 CT 检查:可显示少量腹腔积液、肝肾隐窝部位,正确率较超声检查高。
空腔脏器破裂:腹部 CT 显示膈下或后腹膜积聚的游离气体,腹腔内积液。根据局部壁腹膜增厚、腹腔积液、游离气体,大致可确定穿孔的部位,结合口服造影剂可见漏出现象。
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征象表现为“脏器包膜缺少完整性,脏器表面有血肿,腹腔内积液”。腹部增强 CT 检查是胰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急性胰腺炎显示胰腺肿胀及周围大量渗液,呈广泛、散在模糊斑片状影。
腹腔穿刺术:具有简易、迅速、可反复使用的特点,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不凝固积血,多为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和(或)肠系膜血管损伤可能。
胆汁样液体,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胆囊穿孔可能。
臭味粪样积液,提示结肠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可能。
血性渗液或黄色渗液,可进一步作渗液淀粉酶测定,明显增高大于 1000 单位时,提示急性重症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可能。
黄色黏脓性腹腔积液,生化检测白细胞大于 0.5×109/L,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提示原发性腹膜炎可能;黄色有尿味穿刺液,提示泌尿系损伤,如膀胱破裂可能。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出现了多久?什么原因引起的?
腹痛持续发作还是间断发作?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是否暴饮暴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在服用哪些药物?
有没有肠套叠、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消化系疾病等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治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是否需要手术?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彻底清洗并吸尽腹腔内存在的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变阶段、患者体质,医生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症状、损伤均较轻的患者,予以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对于症状、损伤均较重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病程较长超过 24 小时,但腹部体征已减轻或有减轻趋势者。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体位:患者一般采取半卧位,以促使腹内渗液流向盆腔,减轻中毒症状,同时可减轻对膈肌的压迫,改善呼吸和循环。
禁食和胃肠减压:可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减少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轻腹部压力,这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心肺功能的稳定。
抗感染: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多为混合细菌感染,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厌氧菌等。诊断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后应早期使用抗生素。
全身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通过监测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结果等调整输液的成分、量与速度。
抗休克治疗;如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热量,提高患者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等。
对症治疗:诊断明确后,可适当使用镇静和止痛药品,减轻患者痛苦。
手术治疗
通常适用于病情严重,非手术疗法无效者。腹腔内原发病灶严重者,如腹内脏器损伤破裂,绞窄性肠梗阻,炎症引起肠坏死、肠穿孔、胆囊坏疽穿孔,术后胃肠吻合瘘所致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较重且无局限趋势者,均可采用手术治疗。
消除腹膜炎的病因: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感染源消除的越早,预后越好。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腹腔内的脓汁,清除腹腔内的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多采用负压吸引、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等。
引流:目的是使腹腔内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以使残存的炎症得以控制、局限和消失,防止腹腔脓肿的形成。例如坏疽病灶未能切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未能清除时;坏疽病灶虽已切除,但因缝合处组织水肿影响愈合的;腹腔内持续有较多渗出液或渗血时;原发性腹膜炎局限性脓肿。
疾病发展和转归
通过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少数严重患者可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健康饮食,规律生活,避免感染、外伤等诱发因素。
节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酗洒等诱发因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腹部脏器损伤。
预防
对可能引起腹膜炎的腹腔内炎症性疾病,及早进行适当的治疗是预防的根本措施。任何腹腔手术,包括腹腔穿刺等,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肠道手术前应给予口服抗菌药物以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及时治疗腹壁疝、胃溃疡、胆道疾病、胰腺炎症、肾结石等腹部脏器疾病。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安全意识。
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