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面肌抽搐
概述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 也叫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的不自主抽搐[1]。多数患者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3]。
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压迫面神经,罕见的原因包括基底动脉瘤、听神经瘤、脑干梗死(脑干血栓)或多发性硬化等[1]。
早期表现为眼周肌肉间歇性的抽搐,之后逐渐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以口角抽搐最为明显,严重时可以影响到同侧颈部的肌肉(颈阔肌)[1]。严重时可以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耳内杂音[3]等。
面肌痉挛进展缓慢,逐渐发展。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容易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6]。如果不治疗,通常不能自行缓解[2]。
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是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90% 以上的患者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3],一次注射后疗效可以维持 3~6 个月,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注射[1]。肉毒素注射后疗效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1]。5%~20% 的患者在术后 2 年内可能复发[7]。
症状
面肌痉挛有哪些症状?
分为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两种。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眼睑开始,逐渐向下发展到面颊部、口角处。非典型面肌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出现眼睑和额肌抽搐[1][3]。
抽搐是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无规律的[5]。
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耳内抽动样的杂音[3]。
紧张、疲劳、用力闭眼、鼓腮等会加重面肌抽搐,入睡后抽搐停止[1][3]。
一般是单侧面肌抽搐,两侧面肌抽搐非常少见[1]。
少数患者在疾病晚期可以出现患病侧的面肌轻度瘫痪[1]。
病因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血管压迫面神经[2]: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血管是小脑前下动脉(占 52%~54%)、小脑后下动脉(占 21%~31%)和椎动脉(占0.7%~1.7%),或者同时存在上述两三种血管压迫面神经(占 4.8%~12.8%)[5]。
罕见原因:基底动脉瘤、听神经瘤、脑干梗死(脑干血栓)、多发性硬化压迫或刺激面神经引起。
就医
何时应就诊?
初期患者往往只有眼睑跳动,很多人没有重视,病情会逐渐发展。一旦出现面部肌肉不自主无痛性抽搐,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疼痛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面肌痉挛的?
面肌痉挛的评估和诊断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
采集病史:包括询问面肌抽搐症状的出现时间、症状特点等[2]。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有无面肌痉挛的表现,有无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2]。
肌电图检查:在面肌痉挛患者中,肌电图可以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面神经自发放电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比如肿瘤、脑血管畸形等;显示出血管的类型、粗细和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2]。
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这些症状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哪些情况能改善这些症状?
哪些情况会恶化这些症状?
是否曾经得过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基底动脉瘤、听神经瘤、脑干梗死(脑干血栓)或多发性硬化?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怎么样?
需要咨询医生的问题?
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会不会越来越差?
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如何治疗?
这些治疗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
手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治疗没有效果,该怎么办?
治疗
面肌痉挛是如何治疗的?
局部注射 A 型肉毒素[1]
属于对症治疗,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原理是使面肌暂时性的麻痹[1][6],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1]。
90% 以上的患者接受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3],一次注射后疗效可以维持 3~6 个月[1]。
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注射,可以采用原来的剂量或加倍剂量,两次注射的间隔不应该少于 3 个月[1][3]。
一般来说,随着病程延长和注射次数增多,通常疗效逐渐减退。如果治疗失败或重复注射后疗效降低,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3]。
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患者注射后出现短暂的不良反应,比如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口角歪斜、面部僵硬、流泪、畏光、干眼、流口水等,多在 8 周内消失[1][3]。
发热、急性传染病者、孕妇和 12 岁以下儿童慎用此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者,也可以用于术后症状不能缓解。
药物治疗一般选用抗癫痫药、镇静药。如卡马西平、氯硝西泮、加巴喷丁、苯妥英钠、托吡酯、氟哌啶醇等
对于临床症状轻、药物疗效显著,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长期应用药物治疗[3]。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平衡障碍)、震颤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停药[3]。
手术治疗
通常适合肉毒素注射后疗效不佳的患者[1]。
医生一般采用的手术方式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也可能选择周围神经切断术[1]。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适合血管压迫导致的面肌痉挛。该手术的治愈率高、安全性好,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血管、神经功能,适合要求根治,且能够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1][6]。
研究表明,面神经减压术后即刻缓解的患者占 50%~61.5%,延迟缓解的患者占 20%~50% (术后半年甚至一年后缓解)。5%~20% 的患者在术后 2 年内可能复发[7]。
面神经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包括:脑神经功能障碍、小脑/脑干损伤、低颅压、脑脊液漏、眩晕等[3]。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当注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按医嘱服药。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9]。
减少咖啡因的摄入[9]。
面神经血管减压术后1个月内要注意保暖,减少面瘫的发生[3]。
预防
目前还不明确发病机理,无法有效预防面肌痉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