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肛门生殖器瘙痒症,是发生在肛门及周围皮肤、生殖器及周围区域的瘙痒,包括肛门瘙痒症(Pruritus ani)、阴囊瘙痒症(Pruritus scroti)和女性外阴瘙痒症(Pruritus vulvae)。
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
肛门生殖器瘙痒症属于局限性瘙痒症,男性发生于阴囊,也可累及阴茎、会阴、肛门,女性主要发生大小阴唇,也可累及阴阜、阴蒂。
肛门瘙痒症好发于中年男性,外阴瘙痒症好发于成年女性,多为更年期和老年妇女。
主要与局部多汗、摩擦、感染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肛门生殖部位早期仅表现为瘙痒,无明显皮肤异常,但由于反复搔抓,后期可出现皮肤肥厚、颜色变化、继发性湿疹或感染。
瘙痒除了影响皮肤外观外,也可影响情绪变化,严重时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减少压力,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搔抓,避免用肥皂水及过热水清洁皮肤,可减轻瘙痒的症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预防发病。
病因明确者去除病因,病因不明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夜间加用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
症状
肛门生殖器瘙痒症有哪些症状?
瘙痒。
皮肤肥厚。
皮肤颜色改变。
皮肤糜烂、流水、渗液、结痂。
肛门生殖器瘙痒症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反复搔抓会出现:
继发性湿疹;
继发感染。
病因
原发性肛门生殖器瘙痒,无肛肠、生殖系统疾病,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包括:
肛门生殖器瘙痒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某些致敏物导致皮肤受到刺激:肥皂水、清洁剂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多摄入咖啡。
不良的卫生情况:过度清洗肛门、生殖器区域皮肤。
精神性因素:抑郁、焦虑,可诱发、加重疾病。
继发性瘙痒可与以下疾病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等) 女性多由阴道炎引起,正常阴道酸性环境(pH 值 4.0~4.5)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维持正常的阴道菌群。当阴道发生炎症后,可出现白带异常、瘙痒、烧灼感。
疥疮:疥螨寄居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疥螨机械刺激及分泌毒素引发瘙痒。
接触性皮炎:皮肤直接暴露于某种物质后发生的改变,可以是过敏性的,也可是刺激物刺激导致的。
反向银屑病:发生于摩擦部位如阴囊、腋窝等,部分可出现瘙痒,皮肤呈鲜红色,边界清楚。
皮肤癣菌病:浅部真菌感染导致的局限性瘙痒。
慢性单纯性苔癣:反复搔抓后引起的皮肤增厚。心理因素也参与发病,形成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
体虱病和阴虱病:体虱病见于卫生习惯差的患者;阴虱病主要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湿疹、恶性肿瘤(外阴上皮内瘤变和乳房外 Paget 病、鲍温病)、 硬化性苔藓、糖尿病、扁平苔藓,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均可引起。
哪些人易患肛门生殖器瘙痒症?
老年人。
皮肤干燥者。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皮肤出现糜烂、渗液、结痂,经久不愈,瘙痒程度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必要时妇科,外科,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肛门生殖器瘙痒症?
如果肛门生殖区域仅有瘙痒症状,无原发皮肤损伤,医生一般会通过以下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血常规: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恶性肿瘤。
血糖:排除糖尿病引起的外阴瘙痒。
肝肾功能:排除肝脏、肾脏病引起的瘙痒。
斑贴试验:了解是否存在常规过敏物质。
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必要时行皮肤活检,排除恶变可能。
必要时行腹部 B 超、结肠镜检查,排除肿瘤性瘙痒。
儿童注意检查肛门及粪便虫卵,排除寄生虫引起的肛门瘙痒。
必要时行心理评估。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什么时候出现瘙痒症状的?瘙痒程度如何,轻微还是无法忍受?是否影响睡眠或其他活动?
女性除了瘙痒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如白带异常?外阴颜色改变?
是否存在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
个人卫生习惯如何?是否常穿不透气的服装,如非棉质内衣裤、紧身内衣?
是否曾经到医院就诊?就诊过程及所用药物?
是否存在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是否存在甲状腺疾病、肝脏疾病、肾病、HIV 感染或恶性肿瘤的病史?
家庭其他成员是否存在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这个病的?
这个病是否会导致皮肤癌?
这个病是否会传染?
我需要调整哪些生活习惯?饮食方面有哪项注意事项?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需要怎样预防、怎样治疗?
我何时再次复诊?
治疗
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停止局部刺激,避免搔抓、过度烫洗,加强便后护理。
药物治疗
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减轻瘙痒症状,如 1% 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1%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皮肤肥厚者,外用糖皮质激素强度会相应增加。儿童、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外用一般不超过 2 个星期,长期使用有发生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感染等风险。
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用于炎性皮肤病的治疗,如 0.03%、1% 他克莫司软膏,1% 吡美莫司乳膏,对部分人群有效。初次使用时,部分人会有烧灼感、皮肤变红、瘙痒,医生会根据情况增减用量。
外用抗组胺药,外用苯海拉明、多塞平可减轻瘙痒症状。
口服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夜间睡前服用可改善睡眠,同时减轻瘙痒症状。目前常用的包括酮替芬,口服,1 毫克/次,1~2 次。氯苯那敏 4 毫克,每天 2~3 次。注意:高空作业、青光眼、精细工 我们禁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需咨询医生。
其他治疗
安慰及心理治疗,已成功治疗部分人群。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多数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部分反复搔抓皮肤,形成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影响日常生活。
日常注意
改善肛门及生殖区域卫生、避免潮湿、调整饮食和保护皮肤。
用温水清洗皮肤。
穿棉质内裤,避免穿着紧身衣裤。
不在外生殖器区域使用喷雾。
如厕后不使用有香味的湿巾和厕纸。
避免肥皂水、热水清洁皮肤,同时避免过度清洁。
避免食用可导致腹泻的食物。
使用皮肤保湿剂:如含凡士林或氧化锌制剂。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
有糖尿病、肝肾疾病、肿瘤病史者,需及时就医。
预防
均衡饮食,保护皮肤,注意个人卫生,能够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