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老年主动脉瘤
概述
老年人主动脉瘤是一种发生在主动脉的血管扩张性病变。主动脉中层由弹性蛋白、胶原蛋白、平滑肌细胞和基质组成的弹性膜构成,维持正常的弹性与张力。任何原因导致的局部主动脉壁扩张或膨出,达到正常管径的 1.5 倍以上,即为主动脉瘤,包括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 50 岁以上的欧美人群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高达 3%~10%,而 74~84 岁人群的腹主动脉瘤男性发病率达 12.5%,女性达 5.2%。目前没有确切的关于胸主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病因包括局部性和全身性两大类。局部病因主要为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断裂,全身性病因有遗传性因素、感染及其他动脉病变。
本病按发生部位,分为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对于胸主动脉瘤,按发生部位分为升主动脉瘤、弓部动脉瘤、降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对于腹主动脉瘤,将位于肾动脉以上的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按瘤体形态又可分为囊性、梭形、混合性和夹层动脉瘤。按病理形态学分为真性动脉瘤(动脉瘤管壁完整、血管壁各层结构保留)和假性动脉瘤(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
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部搏动性肿物、胸腹部疼痛等症状。
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性手术、介入手术和杂交手术。
若主动脉瘤破裂,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高,因此应积极治疗,阻断病情进展。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部搏动性肿物、胸腹部疼痛等症状。
老年人主动脉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主动脉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持续性钝痛:疼痛是老年人主动脉瘤的常见症状,胸主动脉瘤的疼痛多位于胸部或背部,可向肩部腹部放射,腹主动脉瘤的疼痛常位于肚脐周围或中上腹部,可向腰部或大腿放射。
动脉瘤压迫所致相关症状:
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
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
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压迫交感神经,可出现 Honer 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裂狭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无汗);
压迫腹腔脏器如胃肠道,可出现恶心、呕吐;
如果为腹主动脉瘤,可在腹部摸到随着心跳的搏动性肿块。
栓塞症状:动脉瘤附壁血栓脱落会导致脑、内脏、四肢血管堵塞缺血而产生相应症状,如肢体疼痛、偏瘫等。
撕裂样剧烈疼痛:后期主动脉瘤破裂会突然出现胸腹部撕裂样剧烈疼痛,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出现休克征象,患者可能很快死亡。
老年人主动脉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疾病进展,老年人主动脉瘤可导致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主动脉瘤破裂
上腔静脉综合征
病因
病因大致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大类。
老年人主动脉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局部性病因包括:
特发性囊性中层退化:由机制不明且提前加速出现的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断裂所致。
继发性原因:继发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膜和局部创伤病变。
全身性病因包括:
遗传性疾病:如马方综合征、埃勒斯-当洛综合征(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影响结缔组织的疾病)、家族性动脉瘤。
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梅毒等感染。
其他动脉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主动脉瘤?
吸烟者。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者。
创伤。
高龄。
男性。
有家族性病史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群出现腹部搏动性肿块、恶心、胸腹部疼痛等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然出现的持续性胸腹部剧烈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心胸外科
血管外科
普通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老年人主动脉瘤?
当医生怀疑老年人主动脉瘤时,通常通过超声、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为血管疾病常用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明确主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并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拟定出初步的治疗方案。
X 线检查:行胸部 X 线平片检查,若发现纵隔影增宽,可以怀疑是否为胸主动脉瘤,需要进一步行 CT 或磁共振成像检查。
CT:为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之一,包括 CT 平扫和增强 CT 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明确主动脉瘤的大小、病变累及的范围,以决定具体治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等,对于瘤体破裂形成的亚急性、慢性血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血管造影检查:对于胸腹主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
既往是否吸烟?
主要症状是什么?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曾就诊吗?曾接受哪些治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主动脉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的手术方式有开放性手术、介入手术和杂交手术。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可能延缓动脉瘤的扩张速度,可使用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例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治疗动脉硬化的重要药物,可稳定斑块、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
降糖药物:有报道二甲双胍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进展。
手术治疗
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主动脉瘤破裂,病情会非常凶险,应争分夺秒进行救治,手术首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放性手术: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
主动脉瘤已出现压迫症状。
瘤体直径超过 5 厘米。
瘤体直径增长超过 1 厘米/年。
假性动脉瘤与夹层动脉瘤。
介入手术: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置入带膜支架和/或人工血管。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和禁忌证少等优点。
杂交手术:将手术技术与介入技术相结合,使用人工血管和带膜支架共同治疗主动脉瘤。对手术室条件要求高。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为不可逆性疾病。一旦发生,病情逐渐加重,发生破裂的风险逐渐增加,因此要严格随访,必要时尽早进行手术干预,以防止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患者死亡。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动脉瘤会逐渐扩张,直径每增大 5 毫米,年平均生长速度增加 0.59 毫米,破裂风险增加 1.91 倍,有研究表明,腹主动脉瘤的年平均破裂风险率为 2.2%,最终导致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可延缓主动脉瘤的扩张速度,对于破裂风险大的主动脉瘤,经过手术治疗能使 5 年生存率提高至 60%~80%。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保持血压稳定。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
术后复查:术后应根据出院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胸片或胸腹部 CT 等项目(复查频率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半年、1 年)。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肌肉酸痛、头晕、肢体无力、心率慢、干咳、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定期复查:当主动脉瘤直径超过 4 厘米时,扩张速度会加快。因此推荐动脉瘤直径 4~4.9 厘米的患者每年复查超声或 CT,明确瘤体直径变化情况。对于动脉瘤直径 5~5.4 厘米的患者,推荐每半年复查一次。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一般当天禁止饮食,开放性手术(尤其是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会较长,需等待排气以后才能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若为非手术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天需要卧床休息,一般 24 小时以后可开始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主动脉瘤破裂后患者应绝对卧床,等待手术治疗。
主动脉瘤未发生破裂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其他:
戒烟。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
预防
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戒烟。
积极治疗细菌感染。
加强保护,避免心脏大血管损伤。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低脂饮食,注意控制血脂,可口服降脂药物。
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