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静脉旁色素性脉络膜视网膜变性
概述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视网膜脉络膜的变性眼病。
临床少见。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病因不明。
一般仅有轻微的视物范围内的暗点或视物范围缩窄。双眼发病。
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病会损害视功能。
本病进展缓慢[1],并且通常可以保存中心视力。
症状
一般仅有轻微的视物范围内的暗点或视物范围缩窄,无夜盲,通常中心视力良好。双眼发病。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常见症状包括:
视物范围内的暗点或视物范围缩窄:患者一般有轻微的视野变化,可以在视物范围内出现环形暗点、与眼底病变区对应的暗点,或视物范围缩窄。
晚期,如果病变侵犯黄斑部,可以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闭角型青光眼。
黄斑晕轮状脉络膜萎缩。
病因
病因不明。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确。炎症、遗传和血管因素可能参与了发病。
哪些人容易患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无相关内容的描述。
就医
如果自觉视物范围内出现暗点或视物范围缩窄,且双眼受累,即便症状轻微,也需及时就医。本病可以无症状,患者往往是在无意中的眼底检查而确诊的。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自觉视物范围内出现暗点或视物范围缩窄,且双眼受累,即便症状轻微,也需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一般无此情况。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医生根据眼底检查、缓慢的病变进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电图(EOG)、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可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眼底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初步判断眼底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本病的眼底表现较特殊,且双眼的病变是对称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通过此项检查,可客观定量地反映视网膜的功能。年幼不合作患者也可以进行此项检查。
检查前,检查者会在患者的内、外眦角的皮肤上放置电极片,固定患者头部,叮嘱患者注视一个在 30 度内做水平移动的红灯。
检查分别在暗室和明亮的光线下各进行一次。
放置皮肤电极片时,检查者会用棉片擦拭局部的皮肤,使电极片粘贴牢固。
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m,ERG):通过此项检查,可了解视网膜的功能,并与其他的遗传性眼底病进行鉴别诊断。
检查前,患者需要在暗室静坐 20 分钟,用散瞳滴眼液充分散大双眼的瞳孔,检查前会向眼内滴麻醉药。
检查时,检查者会在患者的皮肤和眼角膜分别放置电极片,然后嘱检查者注视前方的电脑显示器,显示器上会有不同的图形变化,在观看图形的过程中,电极片可监测和记录结果。
放置皮肤电极片时,检查者会用棉片擦拭局部的皮肤,使电极片粘贴牢固。
此项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会略有不适,但可以忍受。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可了解视网膜及部分脉络膜的情况。
此项检查为在肘部静脉注射荧光素造影剂,然后使用眼底造影仪(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特殊的照相机)监测和记录眼底的血管情况。
此检查在暗室(完全无光线的屋子)进行,检查前需充分散大瞳孔。
检查过程中,患者会略有不适,但可以忍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
以前曾经就诊过吗?曾经治疗过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
病情严重吗?
有治疗的机会吗?
需要带我的家人来做检查吗?
会遗传给我的下一代吗?
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在出现并发症时,给予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暂无。
手术治疗
目前暂无。
其他的治疗
低视力者可戴助视器。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进展缓慢,大多可保存中心视力。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保护眼睛。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眼习惯: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室外强光下,配戴遮光镜。戴太阳镜后,视物会变暗,患者需注意安全。
饮食:
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食用颜色艳丽的蔬果,如彩椒、紫甘蓝、蓝莓、茄子等。
定期复查:虽然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以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可以每年复查一次。
药物: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勿滥用药物。
其他: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伤。
戒烟戒酒。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家人在情感上多关心、多陪伴,给予足够的家庭支持。
预防
由于病因不明,目前暂时并无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