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腹部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胸外科,器官移植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肺移植术简介
肺移植术的研究于1946年始于前苏联,直至1963年于美国完成首例人肺移植术,但患者预后欠佳,1983年于加拿大完成的首例成功肺移植术标志着现代肺移植的开端。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30日,全球范围内已完成逾60,000例成人肺移植手术,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89%、术后1年生存率为80%、术后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及54%。肺移植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7年,存活满1年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9年,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原因为早期原发性移植物失功及远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适应症
无法继续内科治疗的终末期肺部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矽肺、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禁忌症
1.存在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或其他感染。
2.严重胸廓或脊柱畸形、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或心力衰竭、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3.感染HIV、活动性乙肝、活动性丙肝。
4.既往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及吸烟史。
单肺移植、序贯式双肺移植、肺叶移植、肺减容后移植等。
准备
1.肺移植对象要经过详细的诊断和背景资料,确定是否符合移植标准;
2.在进行移植之前,做一次全心血管系统检查,确定心肺功能是否正常;
3.确定移植器官的来源,并进行背景筛查;
4.在移植前要进行体内的预处理,比如抗体中和,尽最大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对器官的抗体反应;
5.防止血垢并消除细菌,保持血液循环系统的干净;
6.加强营养补充,确保肺移植对象的体力;
7.进行心理辅导,因为手术后的困难和抗拒等会影响病人的病情及恢复。
手术过程
1.取出供体肺
2.切除受体肺
3.供肺植入吻合
注意事项
1.仔细配对捐赠者肺器官:需要通过血液和基因组学检测来确保捐赠者和受害者之间没有匹配问题。2.控制术中的并发症: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出血和心脏室性期前收缩。为了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有良好的药物治疗和有效的监测管理。3.保护植入的肺:肺移植后,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肺部感染。可以通过严格的抗感染措施和密切监测来实现。4.术后的恢复:术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措施,以确保受者恢复正常。
不宜人群
1.遗传疾病患者。
2.存在不可挽回的肺病损害的患者。
3.严重肝、肾或心脏病患者。
4.患有慢性肿瘤病患者。
5.晚期肺部炎症患者。
6.吸毒者以及患有HIV感染者。
7.因慢性感染导致的重症肺部病患者。
8.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9.营养不良或慢性营养不良综合征的患者。
10.非常年轻的患者或老年患者。
并发症
胸腔内出血、气道吻合口及肺部炎症、呼吸道坏死、气胸、感染、膈神经损伤等。
护理
1.保护肺移植器官功能:正确使用呼吸机,调节通气、空气压力和通气模式等,以防肺移植器官受损。
2.活动提高耐受力:通过体外膜氧合,加快病人的恢复速度,控制肺部流行病细菌的感染,增加排痰的量,并做好支气管切开术的康复护理。
3.加强营养和活动:移植后尽快做有氧运动以提高病人的体能,改善组织功能,利于肺移植术后“复苏”。
4.督导和管理抗拒性菌:做好口腔护理,注意消毒除菌,有效控制肺部流行病细菌在患者身上及周围环境的传播。
5.进行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严格遵守抗拒性药女调理护理,以维持术后肺功能,增强患者免疫活性,降低肺移植受损的风险。
6.进行持续的心理护理:病人在多次手术后精神状态通常是低落的,有心理困扰。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完成移植术后的心理调整,加强自我调节能力。
保健饮食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肺移植术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2.多吃大豆类和海鱼:大豆类和海鱼都是高蛋白食物,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肺移植术后的恢复。
3.多补充维生素:维生素有助于肝脏的新陈代谢,可以帮助机体消耗蓄积的毒素,对肺移植术术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4.尽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这类食物容易使体内脂肪附着量增加,增加机体器官排毒的负担,有不利影响肺移植术后的恢复。
5.戒烟限酒:戒烟限酒能够为肺移植术后的恢复提供有利的环境,有助于改善肺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