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肌切除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整形美容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咬肌切除手术简介
咬肌切除手术是直接进行咬肌部分切除的手术,也叫做咬肌部分切除术,是指经过口腔粘膜的隐蔽切口,将咬肌的止点从下颌骨向上剥离后,再将肥厚的部分肌纤维均匀切除,来达到瘦脸效果的一种手术方式。其效果一般可以长期维持。术后瘦脸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手术创伤较大,有感染的风险。
适应症
一、适应证
排除腮腺肥大等因素的面下部宽大,咬肌区域明显隆起突出者。
禁忌症
二、禁忌证
1、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瘢痕体质,过敏体质,对麻醉药物或手术药物过敏者。
3、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或最近长期持续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者。
4、手术部位存在溃疡、感染灶,患有急慢性感染未愈者。
5、精神异常者,对手术效果抱有不切实际幻想者。
6、特殊时期女性,如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7、腮腺肥大患者。
准备
1.首先要做全身体检,包括血液、尿液常规检查、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可行性。
2.让患者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准备手术之前进行必要的药物的治疗,并进行必要的洗净、消毒等工作。
3.手术前应让患者戒烟,如有发热症状还要准备好抗生素治疗。
4.将伤口区域的毛发剃掉,并流于消毒和防护。
5.手术前观察患者的体重、心率、血压等,并调整必要的药物。
6.手术前进行麻醉前检查,以确保术前术后麻醉效果。
手术过程
1.在麻醉下把咬肌围绕地进行清理消毒;
2.通过切割皮肤,切除咬肌;
3.通过不同的技术,修整与咬肌有关的骨头;
4.插入支架平整脸部轮廓;
5.通过把剩余的咬肌做成活动的肌腱进行修复,完成术后整形;
6.最后进行皮肤缝合和消毒;
7.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正常的术后恢复。
注意事项
1.熟悉患者的术前后情况,包括病理诊断,X线片,CT片,MRI片等。2.制定行政安排,准备材料,组织术前会议,进行术前准备。3.安排护士和护士室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及其他的相关的因素,确保手术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术前的药物治疗,密切关注术中的注意事项。4.对术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予以控制,保证择期手术安全。5.正确使用局部麻药,合理降低联合应用的附属药物,以免延误术中的操作进程。6.正确安排术后的医学观察项目,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术后的并发症。7.及时了解术后的康复指导,及早进行康复治疗,确保患者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不宜人群
1、术前有心脏病史或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
2、术前有哮喘,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
3、术前血压异常者。
4、血象或凝血功能异常者。
5、免疫功能异常或系统性疾病者。
6、年龄较大或性情暴躁者。
7、心理障碍者。
并发症
1、感染术中多种原因能导致感染,术后应常规用清洁口腔药液漱口,若感染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2、肿胀术后肿胀期较长,持续时间为1~2个月不等。3、血肿若术中出现止血不彻底或血管损伤的情况有可能导致血肿,一经发现应及时就医。4、瘀斑术后有出现瘀斑的可能,但在随后的1~2周内多自行消退。5、腮腺导管、面神经颧支和颊支损伤手术部位神经血管等较多,有可能导致损伤。若损伤较轻,导管神经创伤可自行修复愈合。
若损伤严重,就及时就医。6、其他颊部深组织可能出现因肿胀而变硬及皮肤麻木感。
护理
一、术后上肢固定
术后应以特殊固定支具(如矢车膜夹)将上肢固定,以减少外伤的发生,减少护理时的劳累。
二、术后护理
术后,应包扎术后切口,避免外洗,并根据病人疼痛情况,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
三、对神经支配部位特殊关注
在对病人进行护理及检查时,应特别思考神经支配部位发生的疼痛及感觉障碍,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异常症状,适时及时建议医师采取进一步治疗correctivemeasures.
四、观察术后渗血和组织清洁
观察术后切口渗血情况,有出血情况时,应及时对病人采取措施,避免渗血造成过多损伤。此外,应及时对术后切口组织时行清洁,确保局部环境清洁,以促进正常愈合。
五、定期随访
需要定期采取检查,如血液检查、X线片等,以评估术后病情及护理情况,考虑更换包扎或更改护理措施,以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保健饮食
1.饮食:患者术后应多喝水、多食水果、蔬菜等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等营养佳的食品,此外应少吃一些易腐的食物。
2.保健:术后,患者应尽可能少的剧烈活动,多锻炼可令咬肌恢复到正常的咬力,也可预防肌肉萎缩。面部表情不宜过于剧烈,容易导致疼痛。此外,应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洋葱等。
3.口腔护理:患者术后,应立即开始口腔护理,用柔软的牙刷和液体牙膏清洁口腔,多漱口,注意保护伤口。不要吃硬食,以免撕裂伤口,减缓伤口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