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骨
就诊科室:骨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股骨头坏死手术简介
股骨头坏死手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目的是增加股骨头内的血供;降低股骨头骨压,促进静脉回流;促进骨质修复,延缓骨坏死进展;植骨增加股骨头骨支撑,防止股骨头塌陷;修复及重建股骨头外形,尽量保头,延缓股骨头置换时间;减轻患髋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等。
适应症
一、适应证(不同类型的股骨头坏死手术,其手术适应证不同)
1、股骨头减压术:适用于早期单纯骨坏死,而关节间隙及股骨头外形无明显变化者。
2、带血管自体骨移植:适用于FicatI、II期股骨头坏死。
3、不带血管骨移植:适用于FicatI、II期早期的股骨头坏死。
4、截骨术:适用于坏死体积中等的FicatI期或II期早、中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5岁且髋部疼痛,塌陷前晚期或塌陷后早期病变,无关节间隙的变窄,无髋臼侧的病变;小到中度的坏死区;未长期服用高剂量的激素。
5、人工关节置换术:适于股骨头塌陷较严重,如FicatII期晚、III期、IV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关节功能或疼痛严重者;适于50岁以下患者。
禁忌症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感染:手术治疗前患者髋关节局部存下感染病灶,或者是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情况,如痤疮、牙龈肿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2)自身疾病: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心功能处于Ⅲ级、Ⅳ级者,或者是急性脑出血的患者。
2、相对禁忌证:肥胖严重者、骨质疏松严重者、精神疾病严重者。
股骨头减压术;带血管自体骨移植;不带血管骨移植;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准备
一、体格检查
1.复查X光片,评估坏死的范围。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临床症状,如疼痛,活动受限,功能受损等。
3.检查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为手术做好准备。
二、治疗方案
1.根据检查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制定出有利于患者治疗的治疗方案,包括术前治疗以及术中预处理。
2.如果病情严重,可考虑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支架固定术等治疗方法。
手术过程
1.麻醉:首先,对病人进行全麻,确保患者安全进行病例手术。
2.切口制备:采用游离切口,在病变部位切口开放。
3.移除骨肉:用手术器械或钳子夹钳切开骨肉,移除坏死骨肉。
4.缝合缝合:缝合骨和肌腱,以及皮肤和肌腱组织,以防止感染和出血。
5.敷料:在手术的末端用相应的敷料填补手术过程中空出的部分,以及安抚病人的疼痛。
6.术后护理: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以缓解术后的病痛,加速恢复身体机能。
注意事项
股骨头坏死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血管损伤,造成术中出血,如果没有开放性的大出血,患者突然血压下降和脉率增加,应进行超声检查明确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出现大出血休克症状应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出血,在出血稍高的部位用动脉夹控制动脉的反流,迅速探查,找到破裂的血管,予以结扎或修补、桥接。
不宜人群
股骨头坏死手术不适宜老年患者、儿童、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并发症
1.感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例如流感、链球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关节活动度受限:由于股骨头坏死手术较大,术后患者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就是一个常见的情况。3.间隙不匹配导致关节积液:股骨头坏死手术中,如果新植入的骨不能完全填补原有的间隙,将会造成腔内积液,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4.石膏、外固定物设备引起的皮肤皱褶:在股骨头坏死手术过程中,为了稳定植入的骨,必需要使用外固定物设备,例如石膏等,由于长期固定将导致皮肤周围发生皱褶和变形。
护理
1.坚持饮食清淡:患者术后应遵守饮食清淡原则,多食用新鲜蔬菜,清淡炖煮汤品,少食用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肠道的负担。
2.保持伤口清洁:术后要定期根据医生指示清洁伤口灸,减少感染风险。
3.加强运动锻炼:术后应根据医生指示,进行适宜的有氧运动合理运动,加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度,预防后续下肢活动不良。
4.坚持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开药完成抗感染、抗炎症及镇痛药的用药,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5.定期检查:定期复查检查,及时发现并及早纠正各种不良状态,重点注意红肿、热痛、分泌物等异常情况。
保健饮食
首先,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注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控制好热量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和完整性粮食,补充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要注意摄入钙和维生素C。
其次,少吃油腻食物,油炸、油煎等加工加热的食物都要少吃,以减轻身体的负担和分解轻油脂。
再次,要坚持习惯性饮食,多饮水,保持轻松而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另外,多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并有助于骨骼组织营养,加快康复。
最后,避免吸烟、酗酒,不要贪吃暴饮,不要滥用含有激素的药物,以免破坏内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