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开颅手术简介
开颅手术是指医生通过医疗器械打开患者的颅骨,切除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疾病包括颅脑相关疾病,如颅脑肿瘤、颅脑损伤、颅内寄生虫疾病、先天性脑部发育畸形等。
适应症
一、适应证:
1、颅脑肿瘤:包括各类幕上肿瘤、大脑半球脑内及脑外的肿瘤、蝶鞍区的肿瘤、小脑肿瘤、脑干内肿瘤、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的肿瘤等。
2、颅脑损伤:幕上颅脑损伤及其并发症,如颅内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外伤性癫痫等。
3、脑血管疾病:幕上脑血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畸形及引起的颅内出血。
4、颅内感染:颅内炎症性疾病,如脑脓肿、炎性肉芽肿、局限性蛛网膜粘连等。
5、颅内寄生虫疾病:某些脑部寄生虫疾病,如猪囊虫病、血吸虫病、包虫病、肺吸虫病等。
6、先天性脑部发育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膜脑膨出、脑脊液漏、狭颅症等。
7、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神经功能性疾病和神经疾病:如癫痫、精神病、三叉神经痛、视神经受压等。
禁忌症
二、禁忌证:
1、病人在发病前有全身严重性疾病,如近期有心脏梗塞、脑梗塞、肺栓塞等。
2、对手术不能耐受的患者,包括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休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者。
3、凝血功能障碍者。
4、正处于急性感染期的患者,包括全身或局部的感染、头部软组织或临近组织感染。
5、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病史及药物依赖的患者。
6、脑干功能受损、衰竭的患者。
骨窗开颅;骨瓣开颅。
准备
1.病人体格检查:检查心、肺、腹部、生命体征及其它有关的影像学检查;
2.血液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血型、血生化等;
3.胸部X线摄片或CT检查,了解肺结构、肿瘤有无改变等
4.电生理报告:例如磁共振成像、电脑断层检查、脑卒中影像检查、脑电图等;
5.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神经运动学检查、精神状态和心理测试等;
6.抗生素评估:根据感染情况,给予适应的抗生素治疗;
7.临床化验结果:血常规、血型检查及血生化等;
8.脑创伤护理评估:检查脑的运动能力、灵敏度、智力和记忆力等;
9.其他有必要的检查:例如B超、放射治疗等。
手术过程
1.病人接受麻醉以准备进行外科手术;
2.手术室内展开消毒和处理手术区域,以及把手术室清洁然后放置手术工具,以防止感染;
3.通过切除头皮、发育甲状腺和颞下颌关节及相关筋膜,分离颅颈部的软组织,得以暴露头颅骨;
4.根据外科医师的要求,对颅骨焊接、磨、加工,以随后进行硬膜外微创手术;
5.结束手术,术者进行缝合手术区域。
注意事项
1.了解手术类型和术前准备:需要充分了解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辅助检查报告,预处理诊断结果,鉴定所要手术器械及手术技术等。2.调整身体状态: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完成术前调整,如戒酒,停止服用药物,禁食等。3.了解手术风险:对患者来说,术前要充分考虑手术的风险,了解手术的可能后果,及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4.选择合适的手术中心: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手术中心,并按医嘱服从治疗。5.做好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重要的,根据手术类型,做到全程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有助术后恢复。
不宜人群
开颅手术不适宜孕妇、老年人和儿童,因为开颅手术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要求手术者有一定的经验,而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的生理机能相对较弱,抵抗手术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不被推荐做开颅手术。
并发症
开颅手术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1、炎症反应、感染及出血:开颅手术后有可能导致植入区域出现混合炎症反应,有感染、出血及组织伤害等。
2、皮肤粘连:尤其是外伤颅骨回缝植入,会导致皮肤粘连,影响术后美容效果。
3、颅内感染:植入物所带来的感染、脑损伤及颅内出血也可能是术后并发症。
4、术后痉挛、脑损伤、出血等:这些都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并且影响整体的功能表现。
5、脑积水:出现颅腔内的积液会影响脑的功能。
6、血栓栓塞:开颅术后有可能出现血栓形成,会引起脑梗塞等病变。
护理
1、局部护理:定期更换消毒敷料,维持伤口清洁,及时清除分泌物,防止感染的发生。
2、预防床溃疡:保持患者体位改变,遵医指示,经常更换床单,补充营养及水分。
3、观察颅内压:定期测量颅内压,观察颅内脑液渗出,及时处理颅内积液。
4、预防感染:加强卫生习惯,定期检查温度,做好个人卫生,观察尿液颜色及尿常规,及早发现并处理感染。
5、营养:加强营养和液体摄入,让患者按时饮食。
保健饮食
建议患者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营养均衡,避免食用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蛋白质以瘦肉类、水产品、蛋类、豆制品、乳类等为主,同时还应保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矿物质、纤维素的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