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探查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腹部
就诊科室: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剖腹探查术简介
剖腹探查术是用来寻找病因或确定病变程度并进而采取相应手术的一种检查和(或)治疗方法。
适应症
一、适应证:不同病症的适应证有所不同。
1、腹部损伤
⑴有明显腹膜炎症状,腹腔穿刺抽出胃肠道内容,或X线检查有气腹者。
⑵失血性休克,腹腔穿刺有不凝血液者。
⑶胃肠道有出血或胃管内抽出血液者。
⑷清创时发现损伤已深及腹腔者。
⑸腹壁伤口有气体、血液、尿液、胃肠内容或胆汁流出者。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⑴弥漫性腹膜炎诊断不明而无局限倾向者。
⑵虽然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但经腹腔穿刺证明有渗出液,而发病后病情恶化迅速者。
⑶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者:病情未见好转;病情有所加重;体温逐渐上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细胞不断增高;有休克趋势。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⑴合并休克,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者。
⑵经三腔管压迫并输血后,出血暂停,但放松三腔管压迫后又有出血者。
⑶在非手术治疗下时好时犯,治疗效果不稳定者。
⑷过去曾有多次类似出血史者。
4、腹部肿块者。
⑴腹部有明显肿块,部分边缘明确,有关检查未能判明肿块性质、部位及范围。
⑵经短期治疗观察,情况未见改善。
⑶有较明显的腹痛、发热等症状,但因病情不能行有关检查,且急待解决者。
⑷腹部肿块病情突变,无法进行应有的检查者。
5、急性肠梗阻。
⑴有腹膜炎体征,疑有肠绞窄者。
⑵合并休克。
⑶经非手术疗法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甚至有所加重者。
⑷经非手术治疗时好时犯,效果不稳定。
准备
1.脱水的病人应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失血病人除输注生理盐水外,尚需快速补充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扩容剂。
3.病程长者宜适当补充钾离子。
4.胃肠减压,消除腹胀,以利于术中操作和术后恢复。
5.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6.镇静、止痛,使病人精神安宁。
7.备血。
手术过程
1.全麻或静脉镇静;
2.用局部阻滞消炎药物处理手术切口处;
3.用刀口将腹部皮肤和组织层切开;
4.利用手术器械检查所有组织并取样;
5.用凝血剂止血;
6.将切口处缝合;
7.放置引流管。
注意事项
1、探查前将患者行药物麻醉,确保安全。
2、提前查阅患者的输血史,如无,可利用自体血进行备用。
3、术前,依据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准备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诊断仪器。
4、注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手术方案,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
5、术中注意换洗手术用品,以防受到术中感染。
6、术后注意复发预防,明确诊断,根据病情缩实有效治疗。
7、术后注意衔接导管输液,有效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8、注意护理重点、观察术后患者体征,以整治术后反应。
不宜人群
1.患有常见心脏和肺部疾病的患者。2.患有特殊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3.患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的患者。4.孕妇或有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5.患有其他重大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并发症
1.内出血:可能发生于腹腔探查术后的缝口处。2.感染:可能会在手术切口处发生。3.腹壁穿孔等壁损伤:在腹腔探查术中,由于可能发生穿刺,因而可以发生这种损伤。4.低血压:在探查术后可能发生。5.导管反应:由于探针及导管的插入,也有可能发生。
护理
1.对术后伤口施加冷敷,减少出血及疼痛。
2.定期观察伤口及排气管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定期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和体温。
4.提供营养输液,恢复营养准备激发。
5.促进排尿排便。
6.注意伤口及排气管护理,避免感染。
7.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康复能力。
保健饮食
切腹探查术后,应该遵循下列饮食保健: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
2.适量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补充。
3.少吃盐,减少摄入油脂和糖类。
4.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
5.避免暴饮暴食,均衡膳食,并进行剂量、分次摄取。
6.有腹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把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