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手术基础信息
手术部位:腹部
就诊科室:胃肠外科
手术方式:开刀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肠梗阻手术简介
肠梗阻手术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具体手术方法要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病人全身情况而定。常见的手术方法有肠切除及肠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或肠外置术等。
适应症
一、适应证: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1、肠切除及肠吻合术:如肠管因肿瘤、炎症性狭窄等,或局部肠袢已经失活坏死,则应作肠切除肠吻合术。
2、短路手术:当引起梗阻的原因既不能简单解除,又不能切除时(晚期肿瘤已浸润固定,或肠粘连成团与周围组织愈着等),则可作梗阻近端与远端肠袢的短路吻合术。
3、肠造口或肠外置术:当病人情况极严重,或局部病变所限,不能耐受和进行复杂手术,可用这类术式解除梗阻。
禁忌症
二、禁忌证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有肿瘤出现弥漫性转移等,不建议做手术。
1.肠梗阻的病灶可采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治疗。2.大面积肠梗阻,需要开腹探查,以清除血栓、息肉、实体肿瘤等,或进行梗阻处置,以疏通病段。3.肠憩室膨出,治疗多以胃肠镜操作:穿刺囊肿、引流或在口瘤部分封闭以穿刺。4.肠管梗阻,利用胃肠镜插管;若插管因梗阻不成功,再行开腹抗瘤探查处置梗阻处。
准备
1.先和患者进行认真的检查,如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液化验等,以鉴定患者的脏器状况;
2.患者应该提前停给药,如抗凝药、降压药;
3.需要提前1-2天对患者进行空腹及干净灌肠;
4.作好麻醉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的体内含量,如血液、体液、电解质等;
5.提醒患者从下午4点开始悬空吃饭;
6.确定手术的器械和药品的数量。
手术过程
1.入路:在病人体表做一个切口,位置通常在腹股沟,并建立一条手术通道,便于夹持肠管;
2.探查:探查可确定病变的病变部位,并加以切开病变肠段;
3.切除:切除肠管梗阻部分,扩大夹持肠梗阻部位,保证切除后缝合缝口处完整,防止肠段断端;
4.结束手术: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指南进行缝合、吻合,做好结缔组织闭合,完成手术。
注意事项
1.了解手术手段、要求,做好术前准备2.配合住院饮食,不要饮水、咀嚼食物3.按医嘱定期服务药物4.手术完后每天按医嘱要求用肠外营养5.遵医嘱避免激烈运动,及时报告给医生异常情况6.保持休息,多喝水、多饮汤,多进行体态调整7.注意防止外伤、感染8.随访比较多,及时调整用药
不宜人群
1、术前感染性疾病患者。
2、出血性疾病患者。
3、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并发症
1.感染:术中留置导尿管、腹腔引流管或支架可能会引进感染。
2.出血:施行腹腔镜时,息肉切碎造成出血现象。
3.返流性肠梗阻:部分患者因肠道收缩、肌肉萎缩而出现肠梗阻。
4.腹腔囊肿: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腹腔内游离液的聚集。
5.肠溃疡:大量息肉切碎伤及肠粘膜、引起消化道内发炎。
6.肠损伤:在操作过程中,如插入管道损伤肠壁。
7.肝功能损伤:由于肝脏血供量降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损伤。
8.异位器官移位:施行手术后容易出现器官的挪位。
护理
1、建议患者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如深呼吸、屈伸肢体等。
2、手术后,患者应禁食2~3天。之后进食也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
3、手术切口处要保持清洁,观察敷料有无渗湿和血迹,及时更换处理。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伤口裂开。
保健饮食
1、术后2小时内,可以选择稀粥或清汤等软性食物进食。
2、术后的24小时内,加入全谷物的流质混合食物。
3、术后至少72小时,可以准备谷物、鱼、肉、蛋保证营养平衡。
4、定期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
5、多吃果蔬、新鲜水果,以获得更多的纤维素。
6、积极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来改善肠的通畅。
7、多水,务必保持足够的水分,具体以每天2.5—3公升为宜。